3天岗前培训、15天压茬交接、10个月驻村日夜……工会干部李闯用数字讲好驻村故事—— 驻村更要“驻心”
日期:2024-07-02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我是安康市汉滨区总工会一名普通党员干部。2023年9月,受组织选派,到瀛湖镇沙沟村接任驻村第一书记。转眼间,驻村快一年了,今天,我用一串数字作为“注脚”,“数说”我的驻村故事。

 

刘家安(右)与李闯(左)交接工作。

 

3天岗前培训  转换角色踏征程

2023年9月15日,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乡村振兴局联合举办了为期3天的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为全区新增选派或轮换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充电蓄能”。

通过连续3天高强度、全方位集中培训,我系统接受了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汉滨巩固衔接高质量发展、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全流程管理、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解读、巩固衔接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职业精神、心理健康、“三亮三评三运用”绩效考核运用等重点内容和业务知识学习。

通过培训学习,我对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等要求,有了更多更深更全的理解和认识,快速帮助我找准了角色定位,明确了职责任务,找到了着力点、指明了方向、教会了方法、熟悉了技巧、提升了素质,为争当乡村振兴工作的行家里手奠定了坚实基础。

56公里路程  向下扎根破鸿沟

还记得第一次到村时,滂沱的大雨,没能阻挡住我到村报到的热情。

提前相约了驻村工作队的两名队员崔熙正和罗长征。崔熙正驱车前面带路,我同罗长征紧随其后,一路上,繁华的高楼逐渐消失,零星的房屋、葱郁的树木映入眼帘。

弯曲、狭窄的山路让我害怕得忘了欣赏沿途的瀛湖美景。

山一程、水一程,一路小心翼翼来到沙沟村委会,罗长征给我介绍:这里距市区56公里!

我意识到,这56公里,不仅是路程上的距离,更是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鸿沟。

从这里,我就要开启我的驻村之路。

我也在心里提醒自己,驻村之“驻”字,不仅是“驻扎”的“驻”,更是“住下”的“住”,“帮助”的“助”。于是,我怀着“归零”心态,重新做回“学生”,把村干部、村民当作自己的老师,把沟沟坎坎、山间田野当作自己的课堂。在日复一日奔走与忙碌中,我与沙沟村相识、相知、相守,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15天压茬交接  誓当驻村好干部

为尽快适应角色转变,迅速投入各项工作,我跟随驻村两年的第一书记刘家安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

每到一户,刘书记都热情地向村民介绍道:“这是新轮换的第一书记李闯,希望你们继续支持区总工会的驻村帮扶工作。”面对陪伴两年的刘家安,村民、镇村干部都有太多的感情和不舍。

今年64岁的村民罗其典握住刘家安的手激动地说:“刘书记,您在村里的这两年把我照顾得非常好,不管您走到哪里,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在沙沟村第一书记轮岗座谈会上,驻村工作队队长任玉庆深情地说:“煽情的话就不多说了,再说都要流眼泪了。欢迎刘书记以后常回村看看。”一面印有“驻村帮扶暖民心、联村共建促振兴”的锦旗,是沙沟村“两委”班子最真挚的情感表达。

15天压茬交接的日子里,看到村民,镇、村干部对刘书记的这份深情,我深深地意识到:驻村干部要有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就是为民服务的情怀;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真帮实扶,用行动诠释担当和责任,切实帮助村民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驻村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助村干部”,你就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干部”。

440户沙沟农户  遍访民情解民忧

按照汉滨区五级书记遍访工作要求,“走访一遍农户”——这是驻村第一书记需要着力做好的“七个一”重点工作之一。

驻村的这些日子,我同沙沟村的“四支力量”坚持目标标准和问题导向,做到带着感情对村里的440户农户进行遍访,严格落实“三查三问”,即查政策落实、家庭收入、后继举措情况;问困难、需求、满意度。

将遍访重心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倾斜,重点解决治病就医、务工求学、危房低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更多群众知晓帮扶政策、分享发展成果、感受党的温暖。通过与老百姓多频次、面对面接触,进一步增强了我的服务意识,提升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也为群众构建了解除疑惑、倾吐心声、反映诉求的直接渠道。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在平淡却充满意义的工作中,我逐渐坚定了驻村“蹲苗”的意义。

10个月驻村日夜  干事创业赤子心

回首过往,驻村已10个月。

组织学习、志愿服务、养老认证、合疗收缴、耕地保护、化解矛盾、入户宣传……这就是我驻村以来的工作日常。

过去的10个月里,1本认真的驻村工作日志记录了300天的点点滴滴,1本详细的遍访台账留下走村入户近600次的印记,1本记录规范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一本通”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篇调研报告阐述了村里3000亩茶园产业长远发展的思考;2次镇督导检查表扬村党建工作、2次专题党课讲授、7篇村组动态在省市区级媒体发表;13户监测户的分类帮扶和悉心关怀、21户包抓帮扶脱贫户的网格化管理、300米产业路的帮扶硬化、20000元的采购帮销农副产品、60000元的单位资金直接投入……

这一串串的数字也“数说”着过去10个月的工作经历。现虽悄然流逝,却早已转化成“养分”,让我在基层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未来已来,尽管已经闯过了一些“难关”、涉过了一些“险滩”,但乡村振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更要走稳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10个月的日日夜夜,变的是一名基层干部的成长,不变的是想要脚踏实地,为民奉献的矢志追求。

乡村振兴正当时,这是时代赋予青年人的历史机遇。我将更加珍惜未来驻村的时间,少一点云里雾里的高谈阔论,多一点脚踏实地的干事创业,“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耳朵倾听村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赤子心,在广袤基层大地上续写无悔青春。

□通讯员  李闯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