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陕西发挥重点项目“牵引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挺起发展“硬脊梁”
又是一个春天,勃勃生机正在蓄力、涌动。
2月5日,陕西召开“新春第一会”,鼓舞、动员全省上下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力促开门红、夺取全年胜。
回望2024年,陕西深化“三个年”活动,在推进高质量项目中夯基础、促转型。3500多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00多亿元,560多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强力支撑全省完成“逆袭”,经济总量迈上3.5万亿元新台阶。
重点项目建设既关乎当前,又关乎长远,是陕西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硬支撑。
站在2025年年初,陕西部署“十四五”规划收官之战,紧扣产业体系建设抓项目,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仍是重点。全省各地铆足干劲,蓄力再掀项目建设热潮。一个个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省市重点项目,夯实、增强陕西高质量发展“稳”的根基、“进”的动能。
传统产业凝聚“向新力”
7.8亿吨!这是2024年陕西的煤炭产量,稳居全国第三。
如何立足煤,延伸煤,强化能源产业支撑,筑牢经济底盘?
陕西正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多个重大能源化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2月3日,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动力站试桩施工正在进行。“二期工程节点有序推进,长周期设备采购全面启动。”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张博说。
这个“大块头”项目,将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探索耦合发展新路径,生产高附加值材料、电池电解液溶剂等四大类40多种产品。
在巩固优势中推进产业升级。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一批数字化改造、节能技改项目,加速落地、开工、投产——
中国西电集团智慧产业园,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正在进行,投产进入倒计时;
吉利发动机技改项目已投产达效,发动机产能由27万台提升至40万台;
咸阳蓝博机械有限公司完成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资金使用率分别提升15%和5%;
……
陕西省统计局统计,2024年陕西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3%,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1.4%。
时间的巨轮驶入2025年,陕西策马扬鞭抓项目,在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就发出了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发展的动员令。新一批重大能源化工项目,以及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领域内的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破土而出”。
“2025年,省工信厅将坚持大抓高质量工业项目不动摇,持续抓好工业投资项目早竣工、技术改造项目早投产、规上企业项目早达效、国家一揽子政策落地,扎实推动‘两重’‘两新’项目建设,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陕西工业高质量发展。”省工信厅厅长韩宏琪说。
新赛道上“跑出”竞争力
在陕西2024年的增长曲线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绘出重要一笔。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扩产项目(集贤)、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等项目建成,全省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57.2%,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增长36.7%,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3.9%……”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孙喜民介绍。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聚焦新产业、新赛道,陕西谋划、下好“先手棋”——
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提速。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目即将建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雏形初显;
产业创新体系加快形成。光子、化工材料等16个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接续落地,咸阳G8.5+基板玻璃生产线等项目运行投产,低空经济领域“首个”“首次”频出;
新能源产业支撑有力。三大新能源基地建成投产,榆林市“千村光伏”项目加速推进,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发电,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产业基本建成;
现代服务业体系更加完善。国家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辐射范围扩大;
……
项目不断更新“进度条”,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拔节向上,新质生产力发展蓄能成势。
“从2024年全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增长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的动力更足、后劲更强。”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胡清升说。
2025年,发展的新动能持续积蓄。
在西安市高新综合保税区,8英寸高性能特色工艺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即将投产。“该项目一期投资32亿元,设计月产芯片5万片。”陕西电子芯业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柯说,该项目填补了陕西8英寸芯片制造领域空白。
在韩城经开区,陕西红马科技有限公司从煤化工领域“跨界”至新能源产业领域。“2025年,我们计划重点开拓3C数码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实现全年生产产品1.6万吨,继续将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推向全国市场。”该公司党支部书记朱海龙说。
……
产业链群“绘制”新图景
加速绘就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图景,不仅要“串珠成链”,更要聚链成群,让经济在“长个子”的同时,“体形”更好,“体魄”更强。
2024年,陕西以“链长制”为重要抓手,通过重点项目带动,加速推动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
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2.2万亿元,其中26条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元,9条产业链产值过千亿元。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西安市长安区光子芯片产业集群和西安市未央区稀有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梳理2025年陕西省级重点项目,围绕产业链群建设谋划的产业项目数量多、占比大。
1月2日,一季度550个省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国能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高端化学品和新材料580万吨,再为现代能源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添一把火”;
立讯机器人西安未央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机器人产业生态圈集群化发展,增强西安机器人产业链创新聚集效应,为全省机器人产业链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宝鸡万众汽车高性能复合材料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本地汽车协作配套率,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龙头带动,育新质、优生态,产业链群加速壮大。
“2025年,我们将深化部门协同、加强上下联动,抢抓‘两重’等重大机遇,紧扣我省产业体系建设以及区域发展布局,谋划、培育更多高质量项目。”省发展改革委项目办相关负责人说。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放眼全省各地,一系列部署举措已经密集落地,一大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陕西高质量发展的脉动强劲、有力。(记者 杨晓梅)
责任编辑:蒲文枫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