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网原创 > 锐眼观察 “光头女护士”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0-05-11 13:54:31来源:燕赵晚报
分享到:
  字体:【

■青年护士肖思孟。

■肖思孟照顾新冠肺炎患者。

  □本报记者 李梓

  河北省中医院领导这样评价她:“身先士卒,毅然奔赴前线;尽职尽责,无怨无悔奉献;守护生命,彰显责任担当。”

  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在元宵节晚会特别节目中,这样描绘她:“剪掉了自己一头长发的你,也许正引领着这个春天,最时尚的发型。”

  她就是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护士、年仅26岁的肖思孟。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她成为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表彰的60名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中,唯一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河北“个人选手”。

  “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

  肖思孟,1994年出生,秦皇岛人,2016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后,一直在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护士岗位工作。作为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她在武汉市第七医院开展医疗救护工作近两个月,于3月20日凯旋。

  春节前,她就一直在关注武汉的疫情。武汉封城之后,她和朋友闲聊,“如果需要,我会去武汉。但我没有想到,这个‘预言’会这么快成真。”

  正月初一,正在值夜班的肖思孟接到医院通知,要选派护理人员赴武汉一线抗击疫情,她当即报名,写下的理由很简单:“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父母身体健康,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记得那天早上5点,正在上夜班的她接到护士长电话,“我们要去武汉了,你去吗?”“我去!”我没有深思。“你不考虑一下吗?”我说:“不用了。”

  正月初二,她通过电话与远在秦皇岛的父母告别。父母强忍着不舍、心疼、担忧的复杂心情对她说:“为有你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做事要细心,你一定没问题。”

  就这样,肖思孟作为河北省援鄂首批医疗队的一员,带着医院领导的嘱托,带着家中亲人的牵挂,连夜奔赴武汉。

  正月初三的凌晨4点多,肖思孟和140人的河北首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昌火车站。因为封城了,武汉的路上空空荡荡,没有人,也没有车。他们乘坐一辆公交车抵达酒店。

  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的疾病,在进医院之前,他们每个人都需要接受相应业务培训。为方便穿戴防护服,避免交叉感染,当天她便剪去长发,“光头”从此成为网友口中“这个春天最时尚的发型”。肖思孟和那张光头照随即上了热搜。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网红,那张光头照激起如此大的波澜,完全是一场意外。第二天一睁开眼睛,我的微信就‘炸了’,朋友们都知道我去武汉了。关切像潮水一样涌来,有人说佩服我的勇气,有人担心我被感染。”

  肖思孟说,要说不害怕,那是骗人的。他们140多名医护人员分三批先后进入第七医院。在酒店等待进医院的那两天,她心情非常焦灼,不知道病房里什么情况,也不知道患者的具体状况。

  不过,所有的犹豫和恐惧在进病房的那一刻都消失了。“那一刻开始,我们没有退路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一个医生或者护士。”

  “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肖思孟说:“作为一名90后护理人,总要用一种担当不负青春。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看到那么多患者恐惧绝望的眼神,看到武汉医护人员拖着疲惫至极的身躯仍在与死神赛跑,我不停地在心中为自己鼓劲,和医疗队员们一同发出‘捍卫武汉,战胜病毒,疫情不退,我们不归!’的铮铮誓言。”

  她用方言劝导老年患者:“爹爹”慢点吃

  “2003年非典袭来时,全世界都在保护我们90后,现在换我们90后保护国家和人民。”肖思孟回忆说,在武汉市第七医院近两个月的时间,她和战友们带着省委的嘱托、河北人民的美好祝愿,践行着不胜不归的初心和使命,每天几万步穿梭在生死之间。他们不辱使命、完成任务,靠的就是这份初心和信念。

  她和同事“三班倒”,负责16个床位、30多名患者的日常治疗、生活照料和医务护理,每天要强忍着口罩勒痕甚至压疮带来的疼痛,穿上各种款式的防护服和纸尿裤,穿梭于各个病房,呵护每一位患者。

  “全副武装”的她略显臃肿,护目镜上的雾气和汗水、双层手套的阻隔,让她的日常操作变得异常困难。

  他们全力适应,常常一连几个小时不停地输液、换药、喂饭、翻身、拍背,一天下来,浑身湿透,像洗过澡一样。

  在工作中,他们还要观察和抚慰患者的情绪,想尽办法帮助减轻患者痛苦,无论是静脉穿刺、服用药物等治疗护理,还是喂水喂饭、更换衣物、端屎端尿等生活护理,一句暖心的话对深陷绝望、远离亲人的患者来说都是极大的慰藉。

  有位患者血氧一直不好,需要上呼吸机。每天早上,肖思孟在处理完基础工作后,就会喂他吃饭。每每这个时刻,他都会用一种特别的眼神看着肖护士,那是一种求生的眼神啊!

  患者的求生欲,是最触动肖思孟的地方。在病房里,疾病是敌人,医护人员和患者相互鼓励。

  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医院后曾三天不吃不喝。肖思孟耐心劝导,给他喂饭时轻声地用武汉方言提醒那位患者:“爹爹(大爷的意思)慢慢吃!”

  经过救治,这位老大爷慢慢康复,出院那天对肖思孟感激地竖起大拇指,不停地说“谢谢河北的医护人员!”

  在肖思孟印象中,武汉是一座热情的城市。志愿者给他们捐赠了许多口罩、护目镜、防护服,还有秋衣秋裤、羽绒服。为了照顾北方人的口味,酒店还给他们做了水饺和面食。 有一天,两位热心市民跑到肖护士下榻的酒店,放下150箱牛奶就走了,连姓名都没留下。

  医院给他们上了人身保险,她感到幸福和满足

  谈起这次援鄂的工作感受,肖思孟体会最深的就是幸福与满足。

  忘不了他们开赴武汉的那天,省中医院孙士江书记等领导亲自送行,给予他们的鼓励;忘不了3月20日他们凯旋时,孙书记那深深的一拜,饱含了院领导和同仁对他们7名援鄂队员的拳拳真情。

  在武汉期间,孙士江书记在百忙之中多次与肖思孟及其家人联系,嘘寒问暖,元宵佳节还发去亲笔慰问信,传递必胜的信心。

  肖思孟说,为早日战胜疫情,省中医院尽最大可能,千方百计地提供前线所需药品、防护用品和物资等;还为他们援鄂的7人上了人身保险,提高了他们的补助待遇等。

  单位的温暖相助,体贴入微,给予了她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博学求源,厚德济世”。肖思孟还提到了她的母校——河北中医学院的校训,记得入学之初,这八个字就深深地镌刻在她的脑海中,在她尚不算长的从医生涯中,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提醒着她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要始终秉承的“谨记职业操守,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和坚持。“我想,这也许就是当初在疫情最严峻时刻,我能义无反顾地申请作为河北省第一批援鄂队员出征的内在动力所在吧!”

  在武汉期间,她不仅被“大后方”人和事鼓舞着,也屡屡被前方的党员们激励着,所以她在抗疫前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她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成为“最美丽的逆行者”;她以实际行动写下“90后”白衣战士的华美篇章,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现在,我们虽然平安归来,但援鄂时护目镜起雾后水珠流下的刹那打开的视野、手术衣湿透后拧出的汗水、回到驻地倒头就睡的身心感受,仍历历在目、终生难忘!”肖思孟感慨道。

  捷克作家、新闻工作者伏契克说过,“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肖思孟来讲注定是一生中最难忘的精神洗礼。她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她还将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无愧党的培养,无愧于“白衣天使”的这份荣光。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