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举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此次集中开工共有项目32个,总投资448.2亿元,目的是为秦创原在载体空间、资源集聚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新闻报道中说,这标志着秦创原平台建设迈入了新阶段。
沣西新城正式起步后,全省高新区也很快领到了各自的任务,从这里,外界可以摸索出“秦创原”未来的大致模样。
6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明确要将高新区打造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为加力加速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到2025年,全省高新区布局更加优化,力争实现国家高新区市(区)全覆盖,布局建设省级高新区超过25家。
上述文件还提到,在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方面,全省高新区要充分发挥在区域经济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联合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围绕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发展等区域创新发展需求,加强创新资源开放集聚和优化配置,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共同打造全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百理君注意到,文件中已明确给予全省高新区特别是国家高新区诸多政策支持,比如:
支持国家高新区率先试行持有永久居留身份的外籍人才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牵头承担科研项目的机制,逐步在省级高新区乃至全省范围推广。
支持国家高新区主动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战略科技平台。
支持国家高新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光子、未来网络、脑科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布局和产业化应用,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支持国家高新区和具备条件的省级高新区以“一区多园”模式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其他园区,其生产总值、市县级财政收入等,可按属地原则进行分成。
依法赋予国家高新区与设区市人民政府同等的经济管理权限、省级高新区与县(市、区)人民政府同等的经济管理权限,建立相应授权事项清单,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落实“园区事园区办、一件事一次办”服务理念。加强高新区领导班子建设,探索实行新型政区管理模式,引导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园区治理,开展去行政化改革,突出主责主业。高新区可在核定机构和编制总数内,合理配置内设机构职能,试点全员聘任与市场化激励制度,对急需岗位的高层次人才,可实行特岗特薪、特职特聘。
支持高新区所在地政府赋予国家高新区和具备条件的省级高新区一级财政管理权限,鼓励各市(区)提高高新区税收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留成比例,建立财政稳定支持高新区发展机制。
03 全省高新区的巨大风口
最后,我们说说,全省高新区所分到的任务。
陕西现有7个国家高新区、17个省级高新区。这其中,7个国家高新区任务非常明确——
➤ 西安高新区
获批成为国家高新区时间:1991年3月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
1.支持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一流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光子、软件信息服务等主导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以硬科技为特色的产业链群。
2.深化“西安研发—异地转化”模式,支持西安高新区在全省布局建设合作示范园区、创新共同体等创新平台,加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产业链创新链分工协作,赋能全省高新区发展。
3.积极推动西安科学城建设,促进科研机构、科学装置、创新平台、科研人员聚集,打造创新策源地,支撑创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涉及全国56个城市、62个国家高新区。西安高新区目前还不在其中,不过,今年前些时候,西安高新区已正式获批创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这于正全力发展硬科技的西安高新区而言,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 渭南高新区
获批成为国家高新区时间:2010年
目标定位:打造国内一流增材制造产业化示范园区
重点发展以工程机械和印刷机械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 咸阳高新区
获批成为国家高新区时间:2012年8月
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
重点发展电子显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 榆林高新区
获批成为国家高新区时间:2012年
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
重点发展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能源装备;
➤ 安康高新区
获批成为国家高新区时间:2015年9月
目标定位:建成国内一流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突出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
可以看出,自2015年安康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以来,陕西至今再没有新增一家国家高新区,延安、商洛、汉中、铜川这4个以地级市打头的高新区还在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而努力。百理君注意到,文件已明确——
推动延安、商洛、汉中、铜川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对于新认定的国家高新区,连续三年在园区建设、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方面每年给予不低于3000万元支持。
显然,借秦创原之东风,全省高新区将迎来发展的巨大风口。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