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世纪工程,铺盛世华章。7月1日,西安市民翘首期盼的幸福林带项目正式对外开放。
西安幸福林带项目总长度5.85千米,占地面积1843亩,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利用工程、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陕西省重点工程,也是西安市最大的市政工程、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被誉为“世纪工程”。
记者来到幸福林带现场探访,所处一工区全长1.83千米,占据了整个工程的三分之一。此处绿树成荫,绿化覆盖率极高。
“工程设计坚持以‘林’为主,现在的幸福林带称之为‘城市绿肺’一点也不为过,绿化覆盖率达到了85%,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屏障和天然氧吧。”承建方项目经理孙愿军说,项目临建工程通过BIM建模深化将原有植被与临建板房完美结合,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除承建范围内的全部土建施工,中建三局还负责幸福林带全线电力及雨污水迁改施工。项目从设计、建设到运营,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双碳战略,最大限度的实现历史传承、城市更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区建设愿景。
以此处的海绵城市设计为例,该段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工程建设中用以施工用水、喷淋、车辆冲洗、植被灌溉。”大大提升了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另外,与往日比最大的变化是,消除了“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
“向上看,项目与新兴南路立交桥交叉施工,20多根电缆如天网缠绕在上;向下探,热力管道横跨基坑东西,地下防空洞错综复杂。面对管线迁改难题,外联小组负责沟通协商,技术小组制定解决方案,安全人员做安全交底、监督。没有图纸,人力勘探,扩大范围,挖探沟,做探孔,”项目生产经理樊耿告诉我们。项目综合管廊施工将燃气、电力、通信、热力等管线收入囊中,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彻底解决了老旧城区存在的线路复杂问题,城市市容市貌得到极大改善。
尽管下雨,但慕名而来的市民依然络绎不绝,不时有人摆出造型,与周边的景观完美成像。“很震撼,原以为只是建个地上公园,没想到这么高端大气!”一位正在给孩子拍照的市民说,很有纪念意义,以后每年会在此处给孩子拍照,记录林带的变化。
整个林带跨越西安市新城区、雁塔区、灞桥区,由北至南分为动之谷(全民健身、家庭亲子)、森之谷(生态森林)、乐之谷(文化休闲)三大功能区五大业态,如今,集休闲娱乐、健身、学习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真正成为西安市民幸福感十足的幸福林带……
值此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这项关乎万千市民福祉的世纪工程以饱满的姿态向市民开放,助力十四运,向伟大的党献礼。
本报记者 王何军
责任编辑:宁黛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