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4日和15日,西安先后两次启动空气重污染Ⅲ级应急响应,同时也对机动车采取了禁限行措施。两轮限行下来,尽管人们对通知发布流程等一些细节还存有微词,但一个直观的感觉是不堵车了,路好走了。那么,能否将限行常态化?近日,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二次限行后,早高峰流量下降三成
据2015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对西安市PM2.5的“贡献”约为21.4%。本月15日6时起,西安市第二次启动了机动车限行20%的应急响应措施。通过对15日—18日连续4天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数据分析,机动车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限行前下降约17.5%。以11月18日限行尾号3和8的汽车为例,全市尾号为3和8的汽车约54.29万辆(不含公交、出租、特种车辆等未限行车辆),按照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测算模型测算,当天这些车被限行后,机动车4项主要污染物每天排放量减少约148吨。据交警部门统计,首次限行后西安机动车流量下降了37%,二次限行后,早高峰流量下降了三成。调查近千人参与,支持者逾七成
相关调查推出后,共有近千位网友参与调查讨论,其中有700多位网友予以点赞和支持。
网友“老铁的大表哥”:双手赞成,支持。网友“heleen66”:支持,车太多了。还有些网友在支持之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网友“杨斌囡”:支持限行措施,但是不要只是针对私家车,希望大客车、出租车也要限行……也有人觉得空气污染不是靠限行就能解决的。网友“长安古韵”:西安限行常态化,明智的群众都知道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理解并大力支持。但是,除了公交车和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外,不能有特权,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当然也有网友表达了质疑,比如网友“不老言吉”就认为,先改善一下公共出行设施,再说限行比较靠谱。交警:用1天不便换取4天畅通
其实,自首次限行以来,对于“限行能不能常态化”这一问题,交警部门也一直在密切观察和调研。日前,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刘军在接受采访时,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刘军说,限行期间,通过街面交通流量统计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车主对重污染天气机动车禁限行管理工作都能给予理解,从行动上支持和响应西安市治污减霾工作。如果每个人能尽量乘坐公共交通,用一天的不便,换四天的畅通,对于空气质量也好,对于道路交通环境也好,都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对于限行违法处罚的问题,刘军也作了进一步说明:“新的管理措施出台,广大市民的接受和认可需要一个过程,前期会把宣传、教育、引导作为重点,我们不是启动所有的电子警察进行抓拍。”刘军说,按照交通法规要求,违规需要处以20到200元不等的罚款,但西安交警有处罚,也有教育、警告和纠正,罚款不是目的,限行也不是目的。此项工作西安交警也会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完善。专家:支持采暖期限行常态化
“我不但支持采暖期限行常态化,更提倡全年常态化。”采访中,省社科院研究员、陕西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道出了自己的看法:限行对于治污减霾的好处大家可能感觉还不是太明显,但限行期间交通顺畅了却是有目共睹的。治污减霾其他工作得做,限行更应该坚持。
同时,张宝通也指出,限行一旦常态化,政府部门应该有配套的措施保障公共交通。从根本上统筹规划,比如增加公交车班次、加快修建地铁等方便市民出行。(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