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年06月17日

“比如豆浆机,我们不但要生产出来,而且要教客户怎么用,出问题了要上门维修好,甚至要用我们的产品生产出样品,直到客户对产出的样品满意!”这就是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数控一车间数控试车工李晓佳的工作理念。
联系上李晓佳时,他正在西安参加陕西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履职培训;见到李晓佳是利用他培训期间的午休时间,普通的外表、简单的衣着,却有着工人阶级独有的气质。当天培训结束后,第二天李晓佳又要赶赴山东济宁去做售后服务。工作16年来,他心系中国制造总是这么忙碌。
李晓佳,宝鸡凤翔人。出生于70年代的他,身上有着沉稳与执着的品格。1998年7月怀揣大学文凭的李晓佳进入宝鸡机床厂,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选择技术岗位,毅然来到数控车间当一名一线工人。
“当时国内机床市场全面打开,厂里研制的CK75 系列全功能数控机床开始批量生产,企业急需一批技术全面的业务骨干,专业从事全功能机床的装配、试车等任务。我也不喜欢坐办公室,有机会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加工中心掌握一门技能,何乐而不为。”李晓佳坦然说。
名副其实的“活字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晓佳拿出随身携带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专题讲座汇编》一书,给记者看了这样一段话:“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这是习近平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一文中的话。而对于李晓佳而言,读书是他一生的计划,不断的学习和领悟新的知识才能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正是有这样的认识,李晓佳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学习。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李晓佳常常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一个人在机床面板跟前琢磨程序的代码,练习编程序,逐渐熟练掌握了编程的规律与技巧。经常自己购买相关书籍仔细研读最新的加工方式,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充电。
李晓佳在加工中心班组实习时,就刻苦学习,几年下来,熟练掌握了各式各样高精密系统的自身特点,批量高精度的特殊机床,都由他承担试切任务。
在李晓佳的不懈努力下,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厂里第一台QK1235 管螺纹车床投放市场时,南京一用户要加工导程34mm、牙深15mm的管接头,当时客户跑了国内好几家机床厂都没能试切成功,经过他的努力和反复实验,终于给了客户一个满意的合格品。
凭着刻苦的学习精神和坚韧的钻研劲头,不断挑战行业尖端,攻克技术难题,李晓佳从一名普通产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集技术、知识、创新为一体的新型技能工人。
近年来,李晓佳掌握了箱体孔隙加工工艺、国产及进口全功能数控、车削中心操作和编程、柔性加工单元组建的核心技术;在学习日本机器人、参与用户特殊工件试加工、大用户设备验收和交钥匙工程的各项重大技术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先后累计解决各项技术难题50多项,完成技术创新成果20多项,成了公司名副其实的“活流程”和“活字典”,为企业在数控机床市
场占有率的大幅提升和“宝鸡机床”品牌的做强做大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有难题找晓佳作为数控车间试车工的李晓佳,不仅是试车工,更是编程员,还是售后服务人员。近几年,李晓佳参加了厂里多项重大专项工作的试车和售后服务,如5轴联动车铣中心、国家重大专项CK7516GS、带日本 机器人的轮毂柔性加工单元等,他熟练掌握了FANUC、西门子各系列系统、三菱系统、国产广州 数控系统等,出色完成了多项重大售后服务任务。
在宝鸡机床集团的售后服务部,有一句话:有难题,找晓佳!
这句话是对李晓佳精湛技术素质的充分肯定,常常有客户点名要李晓佳解决问题。在三一重工、保定长城、中原内配、唐山爱信等国有大型企业生产线上,都有他调试的身影。甚至亚洲一些国家,如越南、印度、蒙古,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成了宝鸡机床售后服务的一张“名片”。2010年他同其他厂家的人员一起前往缅甸调试机床。厂房建在大山里,从仰光去厂房走了18个小时还没到,中途恰逢平时干涸的一条河发大水,他们挽着裤腿趟过一米深的河水,再乘车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看着年久失修的厂房,被闲置了多年的机床、线缆、电器、机械各方面都出现了各种问题,同行的其余人怨声载道,后悔“出国来此”。李晓佳二话没说,整理好行囊后,一边检查一边查阅资料,用手势比划和简单的英语与对方沟通,一根一根线缆亲手接,电器自己焊,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得到对方的好评,为公司争取到了大额的订单。
机遇总是眷顾着那些有准备的人。2012年,李晓佳以装调维修工的身份参加陕西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面对各路强手,他充满了自信和力量。沉着应战,一举获得数控装调工组第一名;并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装调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
“由于晓佳在业界的良好口碑,曾多次有公司重金邀请他加盟,都被他婉拒了。”数控一车间主任柯昌宝说。
舍小家顾大家“我就是有愧于孩子和妻子,但大丈夫应以事业为重,国家为重。”李晓佳眼圈泛红地给记者讲解了采访前一天晚上的事。“晚上11点多接到妻子的电话,说在给孩子辅导功课过程中碰到了解答不了的难题,我只能让她拍成图片给我发来,我解答完再拍成图片发回去。孩子这么大了,我从来没陪他过过一次六一。”2007年美资企业上海派克公司要为上海工厂选设备,和宝鸡机床一起投标的有国内更具实力的另几家企业,美方的要求是苛刻的。就在他埋头反复试验时,家里5岁的孩子突发阑尾炎,由于误诊,先后辗转三家医院,而在工厂加班的李晓佳只能把孩子托付给爱人,最后做手术时孩子阑尾已经完全化脓。终于,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客户做出了既标准又省时的漂亮工件,因此替工厂一举拿下40台的订单。
虽然花在自己家的时间不多,但付出在大家身上的时间却不少。作为试车工班长,他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技术经验和绝招无私传授给同事,带过的徒弟大多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在日常工作中,他只要发现了新方法就会给同事讲解,而且对徒弟都很严格,手把手地教一段时间后,就鼓励徒弟自己放手去干。
他的不懈努力与默默付出得到了回报。2012年他获得宝鸡市首届十大杰出工人,2013年元月光荣当选陕西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今年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殊荣。
“作为这届省人大代表,我准备的议题是提高一线工人工资待遇与社会认可度,给高级技工相应的津贴。”李晓佳深锁眉头,“我希望中国工业快速强大起来,多一些自己独创的东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几年来,李晓佳一步一个脚印,不但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走出了作为一个新时代普通工人的风采。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李晓佳会在未来遇到各种挑战与机遇,而他也会带领团队一直坚持走下去。
见习记者古晓娟实习生孙健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