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源。近年来,金钼集团以“两个到位+三大工程”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群众性创新生态体系,去年通过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载体孵化出48项攻关课题,其中“KYF浮选机主机吸量和浮选研究”项目年创效7000万元,彰显出老牌国企转型升级的创新活力。
金钼集团构建“党委把方向、行政配资源、工会抓落实、职工争先锋”的四维联动机制,率先在全国钼行业建立覆盖全员的创新管理体系。通过制定《职工技术创新管理办法》等十余项制度,形成从创意申报到专利转化的全周期培育链,实现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频共振。
筑基育苗工程打造人才雁阵。独创“日常孵化+跟踪管理+竞赛选拔”培养模式,连续12年开展技术创新竞赛,万余人次参与其中,累计产生2960项技术改进成果。其中获国家专利40项,32个项目斩获全国行业创新大奖,64人获评命名奖。
能级跃升工程突破技术壁垒。组建“工程师+创客室”现场技术团队与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聚焦产业发展重点、企业经营难点、生产工艺瓶颈点、技术指标发力点和安全环保薄弱点,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劳模王明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开展ACT控制下选钼回收率稳定性研究,对选矿过程精准调整,钼粗尾品位较上年降幅17.16%,产生经济效益5000万元。
班组强基工程夯实基层细胞。首创“技能+创新+安全”三型班组培育模式,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滚动提升、严格考核、动态管理”的创建思路,截至目前,公司70个班组实现创建达标,全国工人先锋号、行业百强班组等标杆集体不断涌现。同时,建立健全以“多元化培训+情景式竞赛”为模式的班组长综合管理技能提升培育体系,720余名班组长参加培训和技能竞赛。在“中国铜业杯”班组长综合管理技能竞赛中,公司3名选手入围全国“红旗杯”总决赛。
金钼集团坚持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创新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精准性。把精神引领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不断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和活力。将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相结合,提高创新活动的整体效能。将创新活动与技能人才梯队建设相结合,实现了“领军人才牵头、青年骨干担纲、一线职工参与”的梯队化创新架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目前,金钼集团正锚定“质效量”倍增目标,加速推进“数字钼都”建设。随着5G+智慧矿山、纳米级钼粉制备等一个个创新项目落地,正朝着“建成世界一流钼钒专业领军企业”的目标阔步前行。(高小莉)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