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柏成
捧读吴昌勇先生的散文集《草木本心》,我内心十分激动。一直以来,我喜欢他洋洋洒洒、自然天成、情景相融的散文书写。他的散文像一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山村妹子,不修眉,不涂抹胭脂唇膏,自然妩媚,自带光华,双眸含情。她不经意地浅浅一笑,就会“电”到每一位青睐她的读者。他的散文质地丰厚,精神指向深邃而富有人生哲理。
昌勇先生的散文亲切贴心,平易近人,散发出人间的温度。在字里行间,时时涌荡着发自肺腑的抒情,但他懂得抒情的节制,情愫的简略得当。著名文学批评家梁实秋先生说“散文的美,美在适当。”说的就是抒情的节制。过度抒情,影响着散文所散发的无限魅力与自然美感。
昌勇先生的散文胖瘦适度,不膨胀,不肥硕。譬如他在散文《草木本心》中写道:“丝丝缕缕的中药香,是中草药另一种形式的生发和绽放,蒸腾在药罐里的,是日月精华和天地灵气……它们的肖像、脾性、药用部位,就已经录入浩渺的卷帙。”他的散文抒情绝不浓艳招摇,过度粉饰,文本恰当的抒情,让他的作品韵味十足。
精彩地描写与准确地叙述,让读者跟随作者的步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与作者一样抑制不住怦然心跳,在山水草木间自由自在地徜徉。让读者去端详、去打量,认识大地上生长的每一件茂盛的物事“新磨出的雪花粉和软砂糖一样细腻,没有一丝多余的筋骨,却能做出一案筋道的面条来。主妇懂得如何浸水后将面粉揉成油亮光滑的面团,擀面杖并不急着上场,先用细纱布覆盖……”瞧瞧,这是作者在《浓浓麦香》一文中,对新面粉做擀面细节的精彩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到作者对待事物的观察力是多么细致和熟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粮食丰收的无限喜悦。
昌勇先生散文的另一个特征,是他笔下书写的文字都充满了无限情趣,生动传神地描写和叙述。巧妙的夸张、恰当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其文本充满无限的活力与张力。他的散文不呆滞、不僵化、不说教,浓烈的生活情趣呈现出一颗火热的赤诚之心。在散文《燕子衔春来》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燕子的描写是何其可爱、何其快乐和喜庆:“燕子亦是玲珑的迎春花,燕子归来,万物算是真正有了春的眉眼……好似一群归乡的游子,打开翅膀拥抱这里的一草一木,也拥抱着抬头送出笑脸的乡亲……”在作者笔下,纷飞的燕子可爱至极。作者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厚重的思想深度。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春天翩翩飞舞、声声呢喃的燕子,生出喜爱之情、羡慕之情。从燕子衔春来的醒目文眼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生育养育的家乡陕南充满着眷眷深情,流露出难以割舍的浓浓乡愁。
理性与感性的相得益彰,让昌勇先生的作品更加充满肌理与骨力。透过作者书写的每一个事物,其情感都没有简单地浮于事物表层,而在对事物的剖析当中,挖掘出深藏于事物内在后的大彻大悟以及鲜为人知的生活真谛。在散文《去看望一条河》中,作者从千层河中所顿悟出的是生命呈现的重要价值,那就是河流永远流淌,不分昼夜,无惧无畏地向前追赶,无私奉献,它为山川、为自然捧出的是一泓泓甘泉、一股股琼浆,它让山禽走兽们繁衍生息,幸福生活。这种永恒和大公无私的追求,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应构筑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理想吗?
读昌勇先生的散文,字里行间氤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那种涌荡在草木山水间的稠酽乡愁,可以让我们浮躁郁闷的情绪,抵达心灵那片宁静纯洁的沃土,治愈精神低迷空虚的怅惘,抵达阳光的家园。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