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乡土长卷绘就时代风云,人性之歌奏响乡村新章—— 读贠文贤长篇小说《大梁村》
2025-04-25 13:24:13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在当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乡土小说始终是熠熠生辉的存在。它扎根于广袤大地,汲取着民间生活的养分,用质朴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乡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承载着人们对故土的眷恋、对人性的探索和对时代的思考。贠文贤的长篇小说《大梁村》,便是这样一部独具魅力的佳作,它以近40万字的篇幅,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白鹿原乡村画卷,一经问世便吸引了众多目光,在文学领域激起层层涟漪。

  我与贠文贤先生既是乡党,又曾在工会系统共事,我们都在文字的世界里耕耘多年。还记得几年前的一次相聚,他向我透露了正在构思一部小说的想法。那时,这个念头还只是一颗刚刚种下的文学种子,在他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谁能想到,不到两年时间,这颗种子便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大梁村》横空出世。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多次通过电话坦诚交流,探讨创作中的种种问题。当时,我心里藏着两个顾虑:一是他长期从事公文和理论文章写作,习惯了严谨、规范的语言风格,能否顺利转换为富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小说语言?二是小说要展现半个世纪农村的发展变迁,其间必然涉及诸多敏感话题,该如何巧妙处理,避免陷入困境?然而,当我阅读完小说初稿后,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他成功地完成了语言的转换,将生活真实与文学真实完美融合,这份能力与智慧,实在令人由衷赞叹。从构思的萌芽到成书的蜕变,《大梁村》不仅见证了他的勤奋与坚持,更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创作才华。

  《大梁村》的故事架构巧妙地以白鹿原上的大梁村为舞台,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这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生动地呈现了两代农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与精神风貌。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艰苦奋斗,从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乡村,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大梁村的村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或顺流而下,或奋力搏击,他们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

  书中的故事真实自然,没有刻意的雕琢与夸张,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家常琐事。作者通过大梁村这一小小的村落,映射出宏大的社会背景,让读者看到时代的洪流如何冲击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轨迹。在描写农业生产时,作者细致地描绘了“龙口夺食”的夏收场景:碾打翻场、起场、扬场,每一个环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脸上的汗水以及丰收的喜悦,都跃然纸上。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却承载着农民们对土地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期盼,展现了乡村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同时,这些故事也是对那个时代农村社会的生动记录,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些故事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对过去岁月的深情回望,让那些在岁月长河中逐渐模糊的记忆重新清晰起来。

  书写半个多世纪的故事,其中涉及的复杂历史时期和敏感问题,对于任何一位作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贠文贤凭借着高超的写作技巧,巧妙地化解了这些难题。在处理生活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关系上,他做到了恰到好处。他深知小说不能是生活的简单照搬,而是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他在创作中十分注重情节和细节的描写,每一个情节都经过精心构思,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意,使整部作品浑然一体,毫无破绽。

  对于大历史阶段的矛盾和斗争,以及涉及国家和社会治理、敏感政治等问题,作者没有生硬地进行说教或直接阐述,而是将其巧妙地转化为人物之间的个人矛盾和冲突、人性之间的博弈。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反应、不同回答,让读者在感受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在描写某个特殊历史时期时,作者没有直接描述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矛盾,而是通过大梁村村民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分歧和冲突,如对生产方式的不同看法、对利益分配的争议等,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大背景对乡村的影响。这种以小见大、迂回曲折的写作手法,使作品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艺术性。这种处理方式,既避免了敏感话题可能带来的风险,又展现了作者政治上的成熟与稳健,更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大梁村》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近三十个,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仿佛从书中走出来的真实存在。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摒弃了简单的脸谱化描写,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展现出人物多面的性格特点。于刚乾是书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聪明、智慧、坚毅、理性,从一个青涩少年逐渐成长为有理想信念的干部。他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坎坷与挑战,在面对生活的困境和社会的变革时,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为村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他青少年时期研读恩格斯著作,心怀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回乡务农后,又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推广。在系统学习马克思著作后,他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理想,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践行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他的奋斗历程,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成长与蜕变,更反映了那个时代无数有志青年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努力、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于恭让则以倔强、幽默的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那句“一辈子不沾别人一分钱”,彰显了他正直、廉洁的为人准则。在生活中,他或许有些固执,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这种性格特点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金文涛信奉“人的命天注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对待生活,反而笑对人生,用说段子逗乐的方式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在困苦的生活中,他的乐观豁达成为了大家的精神慰藉,也让读者看到了人性中积极向上的一面。金玉秀清纯美丽,却性格软弱,她的爱情充满了无奈与悲剧色彩。她的遭遇让人为之叹息,也引发了读者对命运和人性的思考。丁香梅单纯、简单、直率,她的存在为故事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而易建设则从自私走向贪腐,成为腐败分子,他的堕落过程警示着人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丁德让奸诈狡猾、害人害己,他的形象则代表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共同构成了大梁村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在时代的舞台上演绎着各自的故事,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每一个人物都承载着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思考,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了那个时代多元的人性和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人物不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生命,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大梁村,与他们一同经历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大梁村》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烟火气。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他对白鹿原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都饱含深情,这种情感融入到文字中,使作品充满了感染力。在“开社员会”一章中,作者对饲养室的描写细致入微:室内弥漫着牲畜的气味,社员们围坐在一起,有的抽烟聊天,有的打闹逗乐,嘈杂的声音和热闹的氛围仿佛就在眼前。通过这些描写,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农村集体生活的独特魅力,以及村民们之间淳朴的情感。“龙口夺食”一章中对夏收场景的描写同样精彩,除了展现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还刻画了妇女们在劳作间隙的嬉闹场景。她们的欢声笑语,为紧张的夏收增添了一份轻松和欢乐,也让读者看到了乡村生活中充满活力的一面。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描写,不仅让读者对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唤起了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向往之情。这些场景就像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乡村生活的热闹与温馨,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大梁村》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在当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正稳步推进,农村地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大梁村》中所展现的农村发展历程和人物的奋斗精神,为当下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书中的主人公于刚乾自强不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激励着广大读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小说中对乡村历史的回顾和对人性的反思,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思考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留乡村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德,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乡村始终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灵的寄托。这部小说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从过去的故事中看到现在,思考未来,为我们的乡村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贠文贤的《大梁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乡土小说佳作。它以真实自然的故事、巧妙机智的书写、鲜明生动的人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白鹿原乡村的沧桑巨变和人性的光辉与复杂。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乡村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为当代乡土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大梁村》将继续在文学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启迪更多读者对乡村、对生活、对人性的思考。它就像一颗闪耀的文学之星,照亮我们对乡土世界的认知,激励着更多的创作者去书写乡村的故事,传承乡村的文化,让乡土文学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周养俊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