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的经典散文集,也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部富有文化感召力的旅行散文。书中作者以旅行经历为主线,通过对古代遗迹、文化古迹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文化景观,揭示出文物古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解读,比如《道士塔》一文中,作者对敦煌文物的流失表达了深深的痛心与遗憾,他不仅仅是在讲述某一个历史事件,更是在反思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还有他对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化的悲悯。带着深深的惋惜,我不禁想起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国之瑰宝:大英博物馆中静默的辽三彩罗汉,不列颠博物馆里庄重的双羊尊,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内灵动的五色鹦鹉图,以及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它们宛如流落他乡的游子,无声地诉说着对故乡的眷恋。那渴望“回家”的眼神,如同利刃般深深刺痛着每一位国人的心,也使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怀揣着赤子之心去守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书中的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一种精神。从敦煌的莫高窟到江南小镇,从古老的都江堰到神秘的天一阁,这些地方,或许在现实中我们未曾踏足,但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字里,它们变得鲜活而真实,我仿佛看到了敦煌壁画上那绚丽的色彩,听到了都江堰汩汩奔腾的江水,感受到了江南小镇的宁静与温婉。
但《文化苦旅》并非只有沉重与悲伤。在书中,我们也能看到文化的坚韧与传承。在《风雨天一阁》中,余先生讲述了范氏家族几代人守护天一阁的故事。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那些珍贵的书籍。这种对文化的执着与坚守,使我深受感动。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忙碌于琐碎的事务,无暇顾及那些深藏在历史深处的文化。然而,《文化苦旅》却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与无知。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化国度,却对许多文化瑰宝知之甚少。我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却忘记了那些为文化传承付出心血的先辈们。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关注身边的文化遗迹,开始思考如何为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用文字凝结出的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它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让我在思考中领悟到了文化的真谛。它让我明白,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文化,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在未来日子里,我将以《文化苦旅》为指引,去探索更多的文化奥秘,去感受更多的文化魅力。我相信,在文化的滋养下,我们的心灵会变得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牛伟)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