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从结缘到接力
2025-04-14 09:58:16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瞿文华

  2019年4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蓝田作者郑立让老师著作的《医行散记》在网络上掀起热潮。得知故乡诞生了这样一部由高规格出版社推出的医书,我的内心满溢自豪,对书中内容更是充满期待。我迫不及待地在京东下单,逐字逐句品味,完全沉浸在这位老中医描述的临证故事中沉醉不醒。

  书中有《蓝田县志》主编卞寿堂老师所作的《儒医郑立让》序文,以史学家的严谨对郑立让老师的客观描述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尽管以我当时的知识储备,书中有八成内容难以理解,但这丝毫没有削减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在阅读过程中,我了解到作者郑立让老师曾担任蓝田县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蓝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还主编了《中华医学临床研究》。在书中作者说:“医道精微,不仅要研读经典,更要扎根临床,在实践中打磨医术。”这番话,也正是他医学成就的生动写照,家乡能有这样一位无私传承中医精粹的前辈,我深感骄傲。他的专著《医行散记》凭借翔实且极具参考价值的医案,成为广大医学生不可或缺的参考典籍,被读者赞誉为“当代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同年11月,因一项写作课题,我有幸结识了郑立让老师。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默默自学中医基础知识,老师知晓后满脸欣喜,主动提出收我为徒,还郑重其事地在雁塔区公证处办理了中医师承公证书,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公证的那天是中国医师节(8月19日),老师的用心何止良苦!他曾讲:“传承中医,不能有半分含糊,选定了传人,便要给这份传承加上保障。”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老师对传承中医事业的热忱和对我的殷切期望。

  此后三年,跨专业学习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但老师那句“蓝田子孙传承蓝田文化,是一种历史责任”,始终回响在我耳边,成为我前进的动力。老师也常提醒我:“遇到难题,不要慌张,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只要沉下心,就能在经典和经验中找到答案。”如今,我已开启书写这段中医传承故事的征程。作为老师的亲传弟子,我更肩负着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整理老师的学术思想。

  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郑立让老师早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求学,师从任应秋、张济全、方云鹏等中医药大师,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师从中国方氏头针发明人方云鹏教授,参与方氏头针的早期科研及临床实验,为方氏头针学术传承人。从医五十多年来,在临床中应用针灸结合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各种临床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用简、便、廉、验的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于国内外患者,特别是在经方应用方面,擅长以经方治疗各类疑难杂症。

  郑立让老师的学术思想,融合了传统中医的智慧与现代临床实践的经验。在针法研究与应用领域见解独到,特别是方氏头针作为中西医结合学科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完善了方氏头针学术理论体系。为此,我制定了详细的整理计划:先将老师多年积累的临床医案,按照病症类别进行分类,搭建起基础的数据库;再结合老师发表的论文、撰写的著作,梳理出其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

  老师年届耄耋仍每日照常应诊,坚持研读经典和阅读现代医书,他这种医者仁心、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鞭策着我,给予我无形的压力和无尽的动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