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奕
我从小在老旧的筒子楼里长大,楼道昏暗,邻里间炒菜的油烟味混杂在一起。爸妈都是普通工人,挣的钱勉强够一家人的吃喝。小时候,别说课外书,家里连本字典都没有,对我而言,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学校组织读书分享会,同学们都拿着花花绿绿的课外书,我却只能干瞪眼。同桌看我可怜,借给我一本《小王子》。我一翻开,就被那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迷住了。从那以后,我对书的渴望愈发强烈。
上高中后,学校有了图书馆,那简直成了我的天堂。每天放学后,我总是第一个冲进图书馆,挑选那些心仪已久的书籍。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沉浸在文学、历史、科普等各类书籍构建的世界里,尽情汲取知识的养分。图书馆里安静的氛围,淡淡的书香,都让我无比沉醉。有时为了能多读些书,我甚至会错过饭点,肚子咕咕叫也毫不在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借到一本记者的自传,书中详细记录了他深入偏远山区,报道贫困儿童艰苦求学的经历,那些真实的故事和照片,让我深受触动。原来记者可以凭借手中的笔和镜头,将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公之于众,引发社会关注,给困境中的人们带去希望。看到这些,我心想:以后要当个记者,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把那些精彩的事儿讲给更多人听。这想法一扎根,我开始拼命努力。
为了练文笔,我每天早起半小时写日记,把身边的人和事儿都记下来。晚上做完作业,就抱着作文书研究人家怎么写;家里没钱给我报补习班,碰到不会的题我就去问老师、问同学。
后来,我如愿考上了新闻专业。大学四年,我泡在图书馆,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毕业后,我成了一名记者,跟着团队跑遍了大江南北,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人。每当我坐在电脑前,把那些真实的故事写成报道,就觉得小时候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真的实现了。
现在想想,要是没有当初那本《小王子》,没有那些在书里“泡”着的日子,也许我永远也走不出那座筒子楼。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