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兆龙
边家村对我来说一直很陌生,因为我居住在西安东郊,以前在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几乎没有来过这个村。后来,单位搬到了南稍门,知道边家村人行天桥十字东北角有一家大盘鸡店特别有名,就常和朋友前去美餐,吃完后还可以去边家村工人文化宫看场电影。
如今,人行天桥早已拆除,工人文化宫也早已变成了商业体。边家村也因城中村改造而消失,仅仅成了公交站点的站名。也许若干年后,边家村就像现在西安众多的遗址名称一样,只是一个地名了。
在西安,以“大学”命名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大学东路,一条是大学南路,都位于西北大学附近。大学南路位于西北大学南侧,东起含光路北段,向西越过太白路,止于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路”得名于西北大学,几乎人尽皆知,这足以看出西北大学在西安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边东街是原边家村的最东边,最西边是边西街,这两条街之间就是城中村改造前的边家村。其实,这两条街之间只是边家村村民的宅基地,边家村以前的耕地最东边到含光路,最西边紧靠太白路,只是这些耕地随着城市发展不断被国家征用,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建筑第八公司、陕西省公路局、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友谊医院等单位纷纷落户这里,最后只剩下这片宅基地。
我沿着边东街向南前行,经过铺设的道路干净了许多,这和没改造前有着天壤之别,那时的边东街车水马龙、摊点林立。如今,幽深的巷子只有偶尔的车辆和来往的行人。再前行就到了通义巷,这条巷子原本是村道,是一条断头路,如今改名通义巷,恐怕和边家村在唐代108坊中属于通义坊有关。行走通义巷,望着两边的高楼,看着整洁的街道,我遥想当初这里的喧嚣和拥挤,感叹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边家村在唐代属于通义坊。这里曾是唐高祖李渊的龙潜旧居,也是唐高祖的四亲庙之地。唐时,上层社会流行舍宅置寺观,为已故的人追福,为在世者资福。当时皇帝把先帝古宅、自己在藩旧邸、外家之宅及官宅多舍为寺观。唐太宗在贞观元年(627年),就把唐高祖李渊在通义坊的“龙潜旧宅”改为兴圣寺。唐睿宗李旦的女儿薛国公主(又作蔡国公主),也曾居住于此。通义坊也曾是右羽林大将军李思训、朔方节度使李进贤的府宅。既是唐代杰出画家又是著名政治家的阎立本也居住于此。作为画家,阎立本为唐太宗画过像,著名的“昭陵六骏”图样就是阎立本的杰作。作为政治家,他官至宰相,位极人臣。由此可见通义坊在当时是何等显赫。
说起村名的来历,边家村原村干部雒学建介绍,传说唐朝时,这里曾是一个姓边的将军的庄园,边姓后人一直居于此,久而久之,人们称为边家村。宋以后,有边、谭、刘三大姓氏在此居住,人们又将此地称边谭村或边谭刘村。后来在清同治年间,这三个姓氏逐渐离散,只剩下边姓一户,住在村西墙外浦家巷,人们又改回边家村。随着岁月流转,人员聚合迁徙,边姓人家于民国初期也离开此地。现如今,边家村已无边姓,主要有姚、郑、薛、廉、雒、芦、王、陈、钟、冯等姓氏。
94岁高龄的雷金贤曾当过多年的村妇女主任,她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边家村主要有三个巷子,分别是中巷、南巷和北巷。北巷也叫北村,主要居住着王、雒、谭姓人家,读书人、生意人、开铺子做买卖的居多,经济较为富裕。
北村冯姓是关中大儒冯从吾的后裔。冯从吾是明长安(今西安)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由进士入仕,官至御史,因谏神宗失政而被罢官还乡。归乡后,潜心于宋儒理学,著书立说,并讲学于宝庆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在地方官员的协助下,创办了著名的关中书院,讲学议政,弘扬学术之风。天启七年(1627年),权宦魏忠贤干政时,他遭到削籍处分,所建书院也被拆毁,忧愤而死。死后葬于故里,墓地在今边家村陕西省公路局职工医院院内。其后人冯志远于民国九年(1920年)创办了启智小学,并担任首任校长。
今天的大学南路小学是一所省级示范学校,也是西安市首批一级小学。然而,你也许想象不到当初的启智小学便是大学南路小学的前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黄雁村、边家村和张家村的孩子都在城内上学,路程相对较远。三个村子便商议共同出资出地,将原先的启智小学扩建为“黄边张小学”,使附近的孩子能够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黄边张小学的校址就在现在红缨路最南口的三官庙。20世纪60年代,陕西省财贸干校将三官庙作为校址后,黄边张小学迁到了现在的邮电南巷。几年后,又被迁到现在的大学南路,这就是大学南路小学。
今年73岁的雒秋霞就嫁在本村,她说,原先村里还有一大一小两座庙。大庙在村西北位置,也叫“北极宫”,小庙在南巷里,也叫“无量庙”。大庙占地20多亩,是当时南郊香火较为旺盛的庙宇之一。1935年至1936年间,张学良的东北军骑兵团在西北大学驻军时,部分部队曾在大庙驻扎月余。1952年,西安市九区六乡的群众经常在大庙里举行大会,可见当时大庙的影响、名气之大。
1958年,在农业合作化时期,边家村与白庙村、何家村一起成立明星高级农业合作社,先后由巨笼人民公社、永宁人民公社管理。1959年,边家村与何家村、白庙村、吉祥村联合组成永明生产大队,隶属雁塔区曲江人民公社管辖。1965年边家村归属郊区管辖,1961年年底,四个村子又分别成立大队,边家村大队包括两个小队,200多户,400余人,土地面积约为300亩。2006年,边家村村民委员会正式更名为边家村社区。2009年开始城中村改造。
碑林区的大多数村庄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是口口相传的文化符号,也是西安这个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一个古老的村名往往就是一段历史,记住了这段历史就是记住了乡愁,记住了我们的根脉。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