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玲,女,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78年1月出生,2000年毕业于陕西省高等医科专修学院,2001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郭秀玲站站长,在长庆油田率先确立了基层建设 “四法”管理模式,先后被评为 “中国石油·榜样”人物, “中央知识型企业先进职工”、陕西省 “劳动模范”等9项荣誉和称号,目前已被推荐参选集团公司 “优秀共产党员”评选。
推行温情管理,凝聚员工士气。郭秀玲所在的站原名为王十六计量接转站,于2001年9月建成投运,目前每天原油脱水800余方,外输净化油1180方,回注产出水590方。站内全部由女员工管理,平均年龄24岁,是长庆安塞油田第一个女子站。该站女工多、实习生多、生产任务重,根据这一特点,郭秀玲创新提出了温情管理法,推行 “两会一制”、 “六表一卡一案”民主管理形式,建立了女工 “交流日记”,推出了 “牢骚会”、“恳谈会”等一系列增进女工凝聚的新做法,有效地增进了班站女工的相互信任和凝聚。该站也被长庆油田公司评为 “模范员工小家”、 “基层建设
示范点”等称号。
实施点控管理,推进基层建设。安塞
油田是典型的 “三低”油田,地质条件复
杂,注水难度大、原油含水高。为了解决
生产这个首要问题,郭秀玲带领全站女工,
先后开展了 “油田注水动态监控”、 “采出
水回注渗流试验”及一系列原油集输、注
水试验;推出了点控管理法,根据全站工
艺流程图,巡检路线、巡检点及巡检标准
制作了点检卡,对全站32个巡检点进行数
字化建设;她还针对冬季伴生凝析油液量
高、锅炉燃气含水超标易腐蚀等问题,提
出了 “油气分离器低温循环凝结”工艺,
并对3条管线进行了流程改造,取得明显成效。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和革新,使该站巡检到位精准率连续4年达到100%,采出水回注率100%,录取资料准确率100%,原油净化合格率99.98%以上,原油计量、交接符合率99.95%以上。该站连续两年被陕西省评为五一 “巾帼标兵岗”、陕西省 “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严抓循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郭秀玲学医出身,但她是站上第一个单独定岗的人、第一个会修注水泵的人和第一个带徒弟的人。为了更好的提升员工操作水平,她率先推出了“岗位循环培训”法。自主编写了采油、注水、计量和化验的 “分岗培训教程”,制定了班前相互训、岗位集中训、自由专向训和重点轮换训的 “易—中—难” 培训步骤和 “周—月—季”循环培训制度;整理归纳出了 “易犯操作失误备忘录”和 “口袋抗遗忘手册”,以课件演示、现场模拟、座谈讨论、岗位提问、师徒帮教等新的形式,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2006年,该厂2名员工获得甘肃省技术标兵、能手称号。郭秀玲还率先在安塞油田提出了班站礼仪培训计划,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创新立体考核,激发队伍活力。2005年,郭秀玲率先在王十六转引入 “6S”管理,取得明显效果。2005年 “6S”管理推进会在王十六转召开,其经验在长庆油田公司得到全面推广;2006年,郭秀玲又提出对班站员工进行立体考核制度,提出了 “让员工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让员工把最容易的事情做好”和“让员工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的管理思路,绘制了每个岗位员工的工作流程图、编制了岗位指导卡及“工作+业绩+民主”的立体考核办法,并逐步总结、创新形成了岗位“3E”管理法(Everyone、Ev-eryday、Everything),获得陕西省“第十二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在郭秀玲的带动下,该厂先后创新发明“井口水套炉热洗法”、CJP-2HN型光杆 密 封 器 (国 家 专 利 号 :200520039999.x)及环保型加热炉火嘴等创新创效项目30余项,年节约操作成本400余万元,三次被陕西省评为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胜单位”。
郭秀玲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管理者,郭秀玲站是长庆油田公司历史上第一个以岗位优秀员工名字命名的井站。作为 “四法”管理模式的创新者和 “好汉坡”精神的继承者,郭秀玲同志充分展现了新时期石油女工的巾帼风 采 , 在“发 展 大 油田、建设大气田”的征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省总女工部)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