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职场精英 白芝勇:用测量新技术绘就“精密人生”
2016-12-07 08:45:48来源:
分享到:
  字体:【

今冬宝鸡第一场雪后,全国劳模、中铁一局高级测量技师白芝勇抓住下雪难以外出的宝贵时间,“躲”在“白芝勇劳模创新工作室”里,与同伴一起分析研究利用无人机拍摄的图像,进行精密的地形测量与计算。
  11月25日,记者采访时,他们正利用无人机创建的高质量正射影像,与BIM技术结合,进行现场3D建模。将无人机引入工程测量中,是白芝勇的一个创新。作为“技术型测量大师”,白芝勇参加工作17年来,先后参与了30多条国家重点铁路和20多条公路等工程的复测、精测工作。在利用传统的点和线绘就工程蓝图的同时,他用精湛的技术、创新的成果,绘就了自己的“精密人生”。专注练就过硬本领
  白芝勇是中铁一局宝鸡精密测绘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测公司)精密测量队分队长,一个不折不扣的“铁二代”。从参加工作起就与背上了三脚架和仪器箱,爬山涉水穿林渡河,进行着工程施工的精测工作。
  刚调精密测量队的时候,以为自己动手能力还可以的白芝勇却遇到了难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进口仪器,上面的英文也看不懂,操作更无从谈起。白芝勇采取了最笨也是最管用的办法:先对照说明书,然后查字典,弄明白每一个操作界面上英语单词的意思,并把英文和译文都抄在一个小本子上,揣在兜里,对照反复操作,对中、整平、观测、记录,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熟能生巧,正是这样一次次不耐其烦的反复练习,使他和仪器达到了“人器合一”的境界。
  “锥处囊中,其末立见”。但有了机会,他就会展示出自己的锋芒来。2004年,白芝勇代表五公司参加“中铁一局杯”测量工技能大赛。在比赛时,有一项是大地四边形测量和计算,数据计算量非常庞大,要在一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内完成的可能性非常小。白芝勇就琢磨怎么更合理地使用手头的卡西欧4500计算器,并在计算器编一个很小的程序,快速完成计算。他用了18分钟完成了外业观测,13分钟快速完成了程序的编制,8分钟实地放样,总共用时41分钟,高质量完成比赛!
  现场的裁判和出题老师都不相信有人可以这么快完成计算任务,还质疑白芝勇作弊。在经过一番论证后,裁判和专家发现白芝勇的做法是一种创新,但必须建立在过硬的技术基础上。精细突破常规刷新规范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铁路施工测量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施工人员常说:“精密测量就是工程实体进展的方向盘,就是盾构施工的牵引线。”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全长3.6公里,是在建最大断面的过江隧道。为了解决盾构机穿越的技术难题,白芝勇和他的团队采取四项有效的“技术措施”:白芝勇首先放下了第一根线:GPS牵引线。就是利用接收机同时接收三颗以上的卫星信号,通过计算与卫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换算出定位仪的所在位置来定位,并将此位置通过全站仪来引测给盾构机,盾构机根据所给的坐标参数确定前行方向。规范规定的测量限差是10公分,而现场实际预留的限差只有5公分。白芝勇即时把GPS定位控制数据引测到隧道内,降低进口、出口控制点因为潮涨潮落等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白芝勇又放下了第二根线:洞内交叉导线网这根线。在GPS定位确定的基准参数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规划盾构机在地底下的运行轨迹。他通过在传统测量一个导线环的基础上,增加了至少六个导线环,使得盾构机前行中的每一个控制点都得到了反复的运算和印证。
  如何做到更精细?他又设下了一根保险带——陀螺定向。将它与洞内交叉导线网测量进行了结合,与传统的定向一条边不同,通过陀螺定向了两条边,用这两条边方位角相减得到的夹角与全站仪实测的夹角再平差提高了陀螺定位的精度,陀螺定向边从根本上有效地降低了全站仪测量的导线网误差的叠加。
  “竖井”是为了通风、增加工作面或者是设置检修孔等原因打下一条与隧道垂直的孔洞。“这可又是一个校正的机会啊!”于是,白芝勇利用竖井的位置,再引了一对GPS控制点,通过竖井定向再次对洞内控制点进行了复核检算。
  2015年7月,“天和号”、“天和1号”孪生盾构机以刀盘周圈平均贴合接收钢环误差12毫米的高精度缓缓驶出长江南岸接收井,完成过江隧道贯通。创新行业水平领先的法宝
  在京沪高铁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及支承层放样测量时,不论怎么测,误差总是过大。白芝勇注意到,测量每次必须用的对中杆在设计时精度的误差为5毫米,而整体道床的误差必须控制在2毫米。是不是因为对中杆的5毫米误差影响的呢?由于对中杆本身过长,导致在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测量时在有的地方无法摆正,这样就自然形成一个误差。但,对中杆不用不行啊!
  经过反复探讨、创新工艺,他们找到了一块50立方厘米的正方形铁块,将其中一个四分之一角切掉,并使切面整体平滑。然后在使用过程中将这个铁块卡在整体道床上。第一次检测,数据准确;再次检测数据准确。这就是后来被命名为“多功能底座模板精调棱镜适配器”。巧妙地利用了固定模具稳定性的特点,克服了对中杆误差较大、高铁精度较高的难题。
  17年来,白芝勇与他的测量团队北到极寒之地,西到沙漠戈壁,南到崇山峻岭,东到大海之滨,用心血和汗水,用精湛的技术,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凝聚成一项项精确的测绘成果,成就了一项项在建工程的行业“新高度”。本报记者阎冬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