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层的露台,冷风吹过钢筋遍布的楼面。一块块重约80斤的铝合金模板,正从长800毫米、宽200毫米的传料口伸出来。楼下送、楼上接,像搭积木一般,模板支撑起的楼板让相邻的两栋楼体“你追我赶”,朝24层封顶的进度进行着。
11月10日,笔者来到荣获2023年陕西省建设系统“梦桃式班组”的中建一局三公司西北分公司西安湾子村安置楼EPC项目部木工班组,很快被眼前协作的一幕吸引注意力。
高效协作 保证进度有办法
12层的木工郭希俊正用电动扳手将直立的铝合金模板接缝处,有3根手指粗的螺丝拧开、卸掉,双手扳着模板两边,走到传料口下。右手一举,左手托着下沿,娴熟地向上推,模板从一方亮光处被接走。
上层同一位置,木工张先伟双手拉住模板上沿,用力一抽,弯腰,右手拽住模板中间处的拉环,再一拉,让模板斜靠在背上扛起,再放到身旁的空地上。
地上已经有好几层模板,上面用红漆写着2-3、2-4……2-15的数字。写有相邻数字编号的模板被放置在一起,临近目标墙体区域。
1个小时,原本的空地密匝匝垒起了3堆、大概八十多块模板。而在之后的几天时间,这些模板将会陆续被一个个按编号排列、加固楼板上,等待混凝土的浇灌,形成新一楼层的墙面。
身旁,焊工将3米多高的一组组钢筋捆扎,焊好固定。焊好一个区域,又要反复查看绘制的地上的标线,再开始下一个区域。不远处,塔吊正载着几吨重的叠合楼板和拿着对讲机的指挥人员“对接”。不一会儿,两块转角处的楼板就放在指定位置。
随着装配式建筑逐渐兴起,原来四处行走抹砖砌墙的工人,如今安装拼接预制构件即可,“工人不动建筑动”成了真。
而这样的协作效率,让“5天一层楼”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扎扎实实的交房进度。
智慧施工 材料方法有新意
“木工?除了放材料和螺丝的木头架子,这里哪儿还有木头?”笔者走进正在施工的楼面,心中充满疑惑。
“以前用木头支撑楼面再浇筑,也够用,但毕竟不环保。现在用的铝合金模板和木模板一个作用……这个项目用完,又可以回收用在其他项目。”木工班组班长谭学忠回答了疑问,却带来了另一个担忧——铝合金可要比木头重多了,一层一层向上运输不是件简单的事。
来自江苏南通的木工张贵圆解释:“重是重,但不容易跑线,观感度也好。不用返工修补,更省心。”他在建筑行业干了30年,眼下的班组带了5年,工人一说就懂,一练就会。
木工,不同于传统观念中打桌子、做柜子的手艺人,在这里是技术含量极高的工种。
钢筋工先将钢筋铺设好,木工将墙体的铝合金模板立起,等待各道工序验收合格后,再浇筑混凝土——一层楼体才能完成。其中,木工是将平面图纸变为立体建筑的关键一环。
要看得懂图纸,还要搬得动模板,手脑并用,不可谓简单。
穿梭于一面面铝合金模板组成的“迷宫”前,红漆标的数字很显眼。原来,为了让上下两层传料不乱,测量精度尽可能准确,木工们都给模板上标注数字,这样垂直运送到上一层更省了挑拣合适模板的时间。
知道每一块模板是哪一区域、哪一块墙面的材料,让墙体搭建更标准,更精确。“好办法都是在实践中找到的。”木工班组班长谭学忠笑着说。
科学管理 细心跟进有讲究
目前,施工人员上下楼作业仍需走装配式楼梯。中建一局三公司该项目总工程师张乐一天要上上下下十几次。
“建筑不比其他东西,做得不合格修补一下也能用,楼体成型了怎么改?”张乐说。从项目技术交底开始,就要做好培训,每一名工人上手都要负责到位,层层落实。但即便培训再细致,实际操作仍免不了产生新问题。项目技术部管理人员的时刻“待命”,让各个班组干活心里有底。
同时,要让一个班组25人、项目总计四五百人高效施工,必须想办法、费心思。
劳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离不开建立产业工人培训机制和“传帮带”的落实。“一个带一个,不出几层楼就都知道怎么做了,多了就熟练了。”木工班组班长谭学忠说。针对80%都是两人或以上“组队”上岗的情况,他安排三人负责一块墙面的拆板、传料、拼板;这三人又多是按亲朋关系分配,沟通默契,分工协作效率高。
项目技术部经理王江涛每周都要组织大家开安全教育周会,强调安全问题,分享安全施工经验。平日里,他也是“随叫随到”,几分钟爬上楼是常事。“管理质量不能拖,拖了就是大事。”王江涛心里始终绷着安全这根弦。
从生产预制构件,到最终的安置拼装,传统民工“脏累苦”的工作模式得到了改善。同时,新型建筑业对工人的职业技能要求将大幅提高。“项目的如期交付离不开施工和管理的通力合作,劲儿往一处使,就会有更多精品工程给大家。”张乐说。
刘妍言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