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辆卡车在厂区内有序停放,车上装满了待发货的汽车变速器、齿轮等,车间内的职工也正加紧生产排期的订单。
4月4日,当记者来到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法士特集团)西安高新厂区时,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
法士特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变速器生产基地和世界高品质汽车传动系统供应商,年产销汽车变速器120万台、齿轮5000万只、汽车铸锻件20万吨,产品出口北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称号。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提到工人,我们通常会想到曾经令人艳羡的称谓——“八级工”。
1956年,我国正式建立并实行推广八级工资制,1990年,原劳动部颁布实施《工人考核条例》,确立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5个等级的技术工人考核体系,为实现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和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代发展,上述“五级工”的体系设置不足也慢慢凸显。“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有职工可能40岁就已是高级技师、法士特工匠,但随着技能、年龄增长,职业技能等级却难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法士特集团教育培训室主任朱瑨介绍道。
2022年3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在原有“五级工”基础上,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发展为新“八级工”制度。2022年5月,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通知,在省级及以上人社部门备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内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
在这样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背景下,2023年3月15日,法士特集团召开2022年度特级技师评审会,成为陕西首家开展特级技师评审试点企业,全票通过了3名参评人员申报的特级技师技能认定等级。
“我们主要是根据人社部下发的文件进行评审,结合参评人员日常工作中的绩效表现、所获荣誉、传帮带任务完成情况和专业领域的贡献综合考评。”朱瑨说,参评人员全部为一线生产骨干。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工序机床操作调整工李锋是今年获评法士特集团特级技师人选之一。作为一线“救火员”,他主要解决生产线上的突发问题,同时进行技术攻关,协助新产品研发,将理论和图纸转化成实物。
“特级技师评聘制度要求每年授课数量超过45课时。”李锋说,作为技能人才等级工培训讲师,他也要做好传帮带,把更多小伙伴领到身边,率领团队一同成长。目前,李锋已带出3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和50余名高级工。
三秦工匠、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超也是此次刚获评的特级技师之一,早在2006年,他在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中获第二名,破格获评技师职称。
“在壳体车间时,作为一名班组长从单一工种开始不断学习掌握了包括加工、装配、维修等多种技能。之后进入研究院试制车间,通过参与新产品试制,对新产品、新工艺也更加熟悉了。”经过几年磨砺,张超的技能得到全面提高,2015年就获评了高级技师,2018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他已培养了3名高级技师。
“一直以来,企业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现在共有技能人才4000余人,并设置了对应不同技能水平的星级技能等级津贴,最高达每月2000元,还有机会参与高技能人才交流培训、劳模职工疗休养等活动。”朱瑨说,对于特级技师的薪酬待遇也在集团公司星级技能津贴评价体系中进行了规划。
“今后,我们将根据企业‘31123’人才战略,完善培养体系。”朱瑨说,他们将延伸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到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同时做好技能评审、待遇提升等保障措施,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 赵院刚 实习生 韩炳萱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