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网原创 > 锐眼观察 艰难起步——西安的垃圾分类还要走多远?
2019-09-24 15:00:20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垃圾,通常被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若要达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上升,大量的生活垃圾随之而来,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促进绿色发展,调动全民参与的一项重要措施,营造出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从而凸显出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继上海,北京等城市相继实施生活垃圾实施细则后,2019年9月1日,西安也进入了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一时间古城里也掀起了一股环保风潮。但与上海,北京的“垃圾分类热潮”相比,西安城就显得似乎有些冷淡。记者观察发现,不少企业内部办公场所,部分沿街街道,酒店餐厅等区域的分类垃圾桶投放率并不高,部分街道仍然使用旧式垃圾桶,仅仅只是添加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识,相当一部分小区即使投放分类垃圾桶,混扔现象依然存在,却无人监管,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也并没有完全掌握。近日,记者采访了不少西安市民,据市民反映,垃圾分类在西安的热度、参与度并不高。有市民说,“我们小区,垃圾分类根本不严格,经常看到有人还是一包扔”,“小区里大家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不高,物业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还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小区里虽然垃圾分类了,但是清运垃圾的时候还是一车混装,那我们前期分类的意义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还要分类”,更有市民说“西安的垃圾分类,只是给垃圾桶分了类”……

  今年10月,随着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将提前饱和封场,留给古城西安的将是更加严峻的形势。

  客观地说,垃圾分类在一些城市确实得到了有力推动,但也不得不承认,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垃圾分类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

  首先,垃圾分类法律体系不健全,并无有效监管。西安目前虽然制定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但效力层级较低。加上我国现有的部分法律法规虽有关于垃圾分类的简单规定,但类别划分过粗,缺乏实施细则,导致垃圾分类长期处于政府提倡阶段, 而垃圾分类的强制性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不强、威慑力不够,也直接导致了环境部门的执法力度因缺少法律条文的支持而强度有限。

  其次,垃圾分类工作系统不严密,协调配套尚有不足。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面较广且工程量巨大,如垃圾的分类收集、垃圾分拣、分类利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互相配合和有机衔接,任何一个环节的配合不当或者缺失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败。自垃圾分类工作实施以来,西安市虽然积极宣传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市民实践垃圾分类。可是,这种推广和运作往往只是注重外在的部分,而围绕垃圾分类的内在工作系统并没有建立起来,使得政府高调的推广并没有转化为实际效果,犹如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热闹过后仍在原地踏步。呈现在市民面前的是,部分街道依然放置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旧式垃圾箱,导致市民在丢弃垃圾时无法按照政府倡导的类别进行投放,而部分社区的垃圾回收区域也无醒目的分类回收标识,并且在清运垃圾的过程中,一车混装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而设备的落后也使垃圾分拣处理成为难题。由于垃圾分类各个环节没有做到很好的有机衔接,加上配套设备的陈旧缺乏,使得前端的垃圾分类箱也就成为一件摆设。

  最后,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较为淡薄,自我约束仍有不足。实行垃圾分类试点后,政府的推广加上媒体的大力宣传,使市民对垃圾分类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总体看来,大多数人虽接受了垃圾分类的理念,但由于市民素质有待提高,环保意识较为淡漠,对垃圾费分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严重缺乏,长期以来形成的混装垃圾的习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依然按照以往的习惯将各类垃圾混装丢弃。另外,一些分类意识较强的市民虽然仔细地将垃圾分门别类地丢弃,但是“混装运输”的垃圾运输方式,时常让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从而伤害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一些人会因为自己的努力失败而放弃垃圾分类。加上多数市民的从众心理,使得垃圾分类步履艰难。

  当然,从“垃圾生产者”到“垃圾分类者”的角色转换,要做到想分类、懂分类、能分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外力助推。要健全法律体系,划分参与各方的法律责任,建立监督网络,加强经济和行政政策引导,凝聚社会共识,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市民参与,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要严格处罚违规投放垃圾者,形成倒逼效应。此外,还需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建设,做好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的有机衔接,确保垃圾分类效果。当然,社区小区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引导和管理,为市民环保意识的养成创造有利条件。

  垃圾分类,需外力助推更需“全民革命“,由“人“更由”心“,”心“亦动,”身“必行!(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