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科学防范 守“胃”健康
2024-12-23 16:00:48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目前,胃癌仍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有关资料显示,2022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约96.8万例,因胃癌死亡病例约66万例,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全球第5位。

早期胃癌难发现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涉及遗传、环境、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个方面。

早期胃癌一般没有特异性症状,偶尔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胃痛等不适症状。很多患者误以为是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觉得吃点胃药,就可以了。当出现上腹痛、贫血、厌食、体重下降等情况时,胃癌已发展为中期。随着疾病的进展,晚期胃癌还会出现呕血、腹水、恶液质及转移灶引发的黄疸、咯血等症状。

警惕胃癌诱因

目前对于胃癌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研究发现,胃癌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疾病、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相关。

胃癌高危因素患者的胃癌发病率高于普通患者,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肿瘤家族史,胃部手术史,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摄入熏制食物过多、摄入水果蔬菜较低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应积极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注重胃癌早筛

胃癌的治疗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胃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主动筛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途径。胃镜检查是目前最准确的早期胃癌诊断手段,通过胃镜可以观察胃腔内情况,发现可疑病变后进行活检。胃镜检查具有直观、准确、创伤小等优点,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

胃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以下情况建议缩短筛查间隔:局限于胃窦或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患者,每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萎缩累及胃底或全胃,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每3-6个月进行1次内镜检查。

胃炎到胃癌的演进

美国的Correa教授提出“肠型”胃癌发生模式,从胃炎到胃癌的演进过程: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

第一阶段: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

普通人群进行胃镜检查时,大多数都会被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胃病,无需惊慌。除了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之外,如果幽门螺杆菌(Hp)检测为阴性,一般不需特别治疗,不必额外担心。

第二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

喜食辛辣、腌制食品、烟草及酒精的人群,或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Hp)未能彻底治疗的患者,部分会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引起重视,应健康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保护好胃功能。

第三阶段: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

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复受损后修复,结果胃黏膜里出现了在肠道才有的细胞,被称为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指胃黏膜的结构和上皮偏离正常状态,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的异型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一般被认为是癌前病变,部分病变继续进展后,会演变成早期胃癌。

第四阶段:胃癌

经过上述不同阶段疾病的逐步进展,部分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

8件事阻断胃癌进程

胃炎发展成胃癌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和随访监测,阻断其演变过程,可以显著地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1.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日常生活中最好分餐或使用公筷,不要用嚼碎后的食物喂孩子,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2.戒烟。烟草是一级致癌物,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吸烟会增加胃癌发病风险。

3.减少饮酒。酒精可刺激胃肠道,引起胃黏膜损伤与出血。饮酒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4.控盐。少吃腌制食品,腌制食品盐分高,摄入过量的食盐会导致胃黏膜损伤和萎缩;腌制食品会产生Ⅰ类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5.控制体重。腹型肥胖会增加人群发生胃癌的风险,保持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

6.控制好血糖。高血糖会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通透性降低,使细胞呼吸发生障碍,增加细胞癌变几率;高血糖还会对DNA造成氧化损伤,导致DNA的损伤和突变,诱发癌症。

7.必要时由专科医师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8.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早期胃癌。(李强)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