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发现 | 《流浪地球》里的“种子库”真的存在!
2021-02-22 14:41:20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电影《流浪地球》中,科学家们在空间站冷藏了1亿颗农作物种子,以防备环境的变化导致作物灭绝。那么在现实世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种子库”存在吗?

其实这样的“种子库”在地球上确实存在着。它们被称为种质资源库。

近日,新华网记者在国家作物种质库副研究员张金梅带领下,探访了位于北京全国最大的国家作物种质库。

1

种子也有身份证?

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种子被分装在无数小纸袋中,纸袋上明确标注着它们的“身份编码”。专业人员能够从“种子身份证”中轻松识别各种信息:比如它们来自何方、是何种类、有何特殊之处等等。

2

入库前需要什么样的流程?

这些种子,需要经历初清理、发芽、干燥、登记、封装等程序,最后入库,并且每隔5至10年要取出样品出库重新检验一遍,以确保它们的发芽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

记者在发芽室看到,工作人员将种子抽取样本后放入特殊的实验设备进行发芽率检测,合格后才能具备入库条件。

3

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入库?

在发芽室旁边是种子干燥室,工作人员在这里对种子进行干燥处理,使含水量降至5%—7%,这种条件才是最适宜长期保存的。

通道的尽头,就是渗透着寒气的低温种质库。

张金梅介绍,仓库有两部分,入口处是一个很小的适应间,温度比外面低,但没有达到-18℃。入库或出库的种质资源,会在这里停留15天左右,适应温度的变化,然后才会进入下一步操作。

4

“核心库”长啥样?

仓库中,摆满了四五米高的架子,装在小金属罐里的种子被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两排架子之间的缝隙很小,要通过机械才能挪开架子,让工作人员进入存取。

张金梅介绍,零下18摄氏度、湿度小于50%的国家种质库,种子在这里的保存寿命可延长到50年以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在我国,能将种子保存寿命延长到50年以上的长期库有两个。位于北京的这个国家种质库于1986年建成,总面积3200平方米,保存了粮、棉、油、果、蔬等340种作物,主要任务是对农作物、蔬菜、牧草等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长期战略保存。另一个长期库是位于青海西宁的复份库。

另外,一座新的种质库正在建设,地址位于中国农科院内,新库使用了更多的科技设备,将是一个全自动的智能库,设计容量为150万份。届时,更多的作物种质资源将会得到更好的保存。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