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从改善山体沟道居民生活环境,到建设贺家沟大桥,再到整治城区“飞线”乱象……延安市切实发挥人大代表票决制作用,推进实施一系列以小见大、广泛覆盖、成效显著的民生实事项目,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改造烂土坡 铺就平硬路
“真是没想到,我们这的烂土坡还能变成平硬路。”12月19日,高家原则村村民刘玉珍感慨地说,过去该村道路泥泞不平,晚上出来上厕所很容易摔倒,总是得小心翼翼地低头走路。现在通过整治后不仅道路硬化了,还装上了路灯,村民可以挺直腰杆、放心大胆地走了。
转变源于山体沟道居民生活环境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宝塔区城区有32条沟道,居住人口14.8万,其中,高家原则村的沟内山体两侧有居民3018人。由于山体沟道属于湿陷性黄土,雨后容易发生坍塌,导致居民存在出行难、如厕难等生活难题。高家原则沟是第二批次整治的沟道,于6月完工。
“宝塔区注重以改为主、拆改治结合,随型就势进行改造。我们成立民生实事专班,推进项目落实,随时掌握短板和问题,确保把人代会票决确定的民生实事办好。”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常延丽表示,通过硬化道路、完善排水系统、美化屋顶与沿街外立面等措施,不仅消除安全隐患,还解决了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拆掉“过水桥” 搭建“幸福桥”
杨家园则镇贺家沟大桥建设项目是2023年子长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由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该工程于去年5月动工,今年6月1日建成通车。
“人大代表联络站最早接到群众反映,称‘过水桥’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既影响村民日常通行,又阻碍农作物顺利运输。”市人大代表靳小勇介绍。在贺家沟大桥通车当天,附近200多名群众自发前来见证这一时刻。其中,有一位贺家沟村的81岁老人,特意坐轮椅由家人推着前来参观。
“‘过水桥’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高度仅有1米。每逢下雨天,水就会漫过桥面,导致村民无法通行,甚至还发生过几起事故。”贺家沟村村民焦埃洋回忆说。
通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昔日的“过水桥”变成了如今的“幸福桥”。全长96米、宽11米的大桥,不仅解决了贺家沟等3个村2860人的生活出行问题,更便捷了杨一村等4个村的村民,使他们能够在桥对面的800多亩土地上进行机械化耕种。
清扫“蜘蛛网” 织就“文明线”
城区“飞线”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冯家屯社区书记王瑞璇告诉记者:“去年2月,张家沟小区19号楼就曾发生电箱着火事件,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恐慌。”
为了将城市有机更新这一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落到实处,今年2月,在子长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城区“飞线”整治示范项目被确定为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该市将城区划分为17个责任区,通过敲门入户宣传、全面摸底排查、开展示范创建等举措,完成“飞线”整治9万多米,其中入管入地4.52万米,涉及房屋3.5万套。
“以前四大运营商的线路像蜘蛛网一样杂乱无章地悬挂在空中。如今群众抬头望去,都说忒好看。”市人大代表石艳艳说,通过“飞线”整治,消除了安全隐患,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今后,延安市还将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效能,确保将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为凝聚民心、汇聚民力提供有力支撑。(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健博)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