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从陕西视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热词——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报告释放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报告中的许多热词,让我们感到熟悉又亲切,三秦儿女在“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生动实践中更加坚定了勇毅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是陕西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陕西考察指导,为新征程陕西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陕西如何着眼全国大局,把握机遇,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真抓实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我省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热词新质生产力
报告摘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陕西实践: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一体推进省级“两链”融合专项和“揭榜挂帅”项目,2023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63项。以“三项改革”放大秦创原效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37%、33%。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投资分别增长10.1%、46.2%。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
智能交通领域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我最近经常思考的问题。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生产力质的跃升,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也必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其发展应用必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也必将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支撑。
陕西作为科教大省和汽车产业大省,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打造汽车强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支持力度,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招商引资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建立该领域陕西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强试点示范应用,努力成为该领域的排头兵。
热词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报告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
陕西实践:2023年,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第一层次学科增长89%,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数全国第三,高校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理工农医类)全国第四。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发布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陕西3个学科排名世界第一,4所高校15个学科跻身世界前十,16所高校的179个学科上榜。“十四五”期间,陕西投入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将达43.7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
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就是要通过建设高质量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以产教融合、联合攻关、协同育人、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2021年,学校启动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实施汇聚创新资源的“6352”工程,构建“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的“1121”模式,构建校地、校企合作“双飞地”。
目前,我校与近百家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共建76个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组建64人的职业化科技经纪人队伍,孵化注册科技型企业203家。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聚力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努力在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聚力将创新港打造成为服务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
热词消费潜能
报告摘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
陕西实践:2023年,陕西出台促进消费增长15条具体措施,省、市联动举办“秦乐购”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425场,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1倍。谋划全省商旅融合发展产业链、会展经济产业链、预制菜产业链和旅游餐饮住宿产业子群,促进商旅文相互赋能跨界融合。文旅重点产业链年综合收入达到7729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商务厅厅长杨淼:
促进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如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让消费“热”起来?
我认为,要顺应消费发展新趋势,引导支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重点围绕绿色品质、健康、智能、国潮、文旅等服务消费,激发和挖掘消费潜力。积极推动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与中央财政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打好扩大有效需求、推进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健全资源回收体系和惠民便民政策“组合拳”。
要积极培育消费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商旅融合、会展经济、预制菜产业链和旅游餐饮住宿产业子群高质量发展,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加快发展。
同时,补齐县域商业短板,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搭建国家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开展促销活动;指导各地举办“出口产品下乡”活动,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提升农村消费水平。
热词经营主体
报告摘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陕西实践:2023年,陕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广运用“陕企通”“秦务员”“秦政通”一体化服务平台,上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15个,“跨省通办”政务事项达到154项。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省属企业实现利润799.4亿元,居全国第6位。西安闪存芯片、咸阳高端铜箔材料、杨凌麦肯食品、太古里文化商业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相继落地,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29.9%,实际使用内资增长12.6%。
全国人大代表、杨凌安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汶霞: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要求“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出台了很多惠企政策和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民营放心投资、放手发展。作为一名民营企业代表,我深有感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突破,需要高度重视各项助企惠企措施的落实。政府部门要更加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真实困难,重视企业实际诉求,依法维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在惠企政策供给上,应进一步规范流程、堵塞漏洞,加大获得奖补企业的信息公示公开力度,畅通监督举报渠道,确保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让民营企业更加充满信心地投资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热词对外开放新高地
报告摘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陕西实践: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中国气派、陕西风采”。去年,陕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5300列、增长15.3%,出口陕西货值增长26.1%,自贸试验区4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新增有业绩的外贸企业368家,陕汽重卡、新能源汽车出口分别增长101.4%、115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贸促会陕西省分会会长贾正兰: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地处“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前沿,陕西围绕开放发展有高水平的顶层设计。作为科教大省,陕西有强大的创新实力,有优势明显的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半导体等完备的工业体系,有通过链群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点产业,加上不断优化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陕西开放发展后发优势非常明显。
对外贸易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西部地区的开放,一要聚焦区域产业优势和需求,强化针对性研究,更好匹配国际资源;二要聚焦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壮大外贸主体,提升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三要借助“贸促一盘棋”,更好发挥贸促会和国际商会作用,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
热词“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报告摘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陕西实践:去年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2%,集体经济薄弱村降至10%以内,农村卫生户厕、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81.7%、95.6%。新建改建高标准农田230万亩,克服“烂场雨”“强秋淋”不利影响,粮食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党总支书记 马红丽: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关注的都是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关的事。只有把农村地区建设好,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才能不断增强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畅家村干部群众积极发展产业,形成“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特色企业”的产业模式,带动稳定就业60余人,每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此外,村居风貌整齐划一,基础设施完备,全村铺设排水管网并全部安装太阳能路灯,村内绿化、美化、硬化、亮化率95%以上。
夯实农村基础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因地制宜、系统施策,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才能让乡村不断焕发活力。要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帮助农民改变落后观念、增强发展信心,让广大农民群众既富口袋,更富脑袋,使农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舒心。
热词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摘要: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陕西实践:2023年,陕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83个县(区)根据产业定位实施分类管理和考核,支持首位产业和产业园区发展,优化调整现代农业产业链,苹果、木耳、茶叶农业产值分别增长3%、24.5%、12.8%,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西部百强县新增1个、达到8个。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祁志峰:
县域是我国基本的行政地域单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完整空间载体,在社会治理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独特地位。充分发挥县域空间载体优势,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增强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互动,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在平时调研中发现,一些县域主导产业不强、人才资源不足,县域企业创新发展缺少活力。如何破局?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储备县域发展资金,积极引进各类急需人才,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立足县域自身资源禀赋,着力培养高科技企业,加强示范与推广,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高度重视农业企业招商,引进农业产业大项目,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产业,着力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热词绿色低碳经济
报告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陕西实践:2023年,陕西加快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示范应用项目,新能源交易163亿千瓦时、绿电交易22亿千瓦时,绿电供给占比达到26.8%。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求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强调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应从强化统筹协同规划、提升电网支撑能力、推动新能源有序友好发展、持续完善政策和市场机制等方面发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热词创新社会治理
报告摘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陕西实践:2023年,陕西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达到98.8%。富平县税费矛盾调解等3项案例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全省共设立117个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18个乡镇(街道)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9741个村(社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全国人大代表、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 樊九平:
我是一名有着20多年调解工作经验的基层调解员。我看到,农村的农田、宅基地纠纷,以及婚姻、赡养、继承、财产分割等家庭矛盾,看似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处理不好,容易引发新的纠纷,激化矛盾,甚至会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就需要我们做好诉源治理工作。
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与深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近年来,我受当地法院邀请,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目睹了诉源治理在推进基层善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方面的成效。建议进一步强化诉源治理,让行政单位和执法单位联合起来,健全工作联系机制,共同参与诉源治理工作,形成强大合力;夯实基础,把诉源治理工作推行到县、乡、村,动员乡贤能人力量,让他们积极加入诉源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基层特别是乡村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齐小英 屈荔鹏 刘瞾琼 孙鹏)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