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我们所建设的北斗基准站,可将定位的精度达到厘米级。”9月21日,在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服务演示厅内,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陕西省第四测绘工程院)北斗导航定位中心工程师向记者介绍着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
一提到北斗,很多人都能想到这是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功能,但北斗卫星的意义和作用远不止这些。
陕西地处全国几何中心,地理区位优势显著,在加强区域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公路、铁路、航路、网络等互联互通进程中,这都离不开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的支撑和地理信息资源保障。
目前,仅靠天空上的卫星导航系统无法实现区域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只有在地面建立一定密度和均匀分布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才能实现高精度的空间位置信息获取,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在陕西建成覆盖全省的北斗基准站网至关重要。
2016年12月,陕西北斗项目全面开展,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作为系统建设和维护工作的承担者,利用近两年时间,完成了站址勘选、站点建设、网络布设等工作,足迹踏遍了三秦大地。
2018年7月,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基本建成并提供试运行服务。通过项目实施,全省新建60座、改造升级34座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成数控中心1个,用户服务系统3套,实现了陕西省高精度实时导航定位服务突破。
系统具备实时分米级、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的导航定位服务能力,可为全省各类用户提供统一、权威、可靠的导航定位服务。该系统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我省缺乏高精度实时导航定位服务能力的空白,同时在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地震监测、气象预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年8月16日,第十四届全运会首站点火传递仪式在西安永宁门广场举行。“十四运会火炬传递北斗定位服务系统”在陕西多个电视频道为观众直观展示火炬传递进程,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视,还能通过扫码第一时间获取火炬手序位、个人信息、行进路线、实时位置以及动态轨迹。
这个由数据中心利用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提供的精准差分信号,结合GIS(地理信息)、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等技术,为火炬传递提供实时动态精准定位,这也是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首次尝试服务重大赛事活动。
随着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的深入推广,近5年来,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已为570多家企业单位在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相关服务,为秦岭生态保护、西安智慧公共停车示范等项目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引汉济渭工程中,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在其中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省水电设计院的两位工程师在西安市灞桥区对初步设计阶段输水线路进行野外定线测量工作中,他们手持“北斗定位接收机”,接入来自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建设的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的实时、高效、精准的北斗卫星差分信号,快速、准确地完成了测量工作。
眼下,陕西北斗技术团队不断优化北斗地面基础设施和系统服务能力,拓展陕西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模式。
“我们将结合云平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更多贴近百姓生活的导航定位服务,共同推动我省卫星导航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陕西省第四测绘工程院工程师王维说。
本报记者 李旭东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