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推广25个制度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映好具备借鉴推广价值的案例。西安市《探索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新模式》和《构建国际智能检测认证服务机制》(西咸新区)两个案例入选。
这两个案例的具体内容都有哪些和小编一起关注。
探索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新模式
《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出,促进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外包等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西安市把握制造业服务化和数字化发展趋势,依托制造业龙头企业探索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做优制造业核心主业、实施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拓展服务路径等方式,有效推动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转型,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出口规模大幅增长。
一、主要做法
(一)做优做强制造业核心主业。立足西安制造业产业基础,以“链式思维”绘制产业生态图谱,解构重点制造业产业链服务化重点环节,实施制造业服务化嵌入。鼓励陕鼓、西电、法士特、比亚迪、陕汽、隆基等20余家制造业龙头企业试点实施产业链削减工程,按照“制造业核心主业做优做强,非核心主业适度剥离外包”的方式,全面提升核心产品和服务的出口竞争力;而对处在低附加值、产业链末端的业务板块,如铸造、铆焊等,则支持企业借助高新区、经开区产业配套实施整体剥离和外包,助推制造业核心主业快速转型。
(二)推动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鼓励龙头制造业企业新增技术服务、数字服务、设计服务等高附加值业务,开展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探索,加速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出口转型。如陕鼓集团推出全生命周期智能设计制造及云服务系统平台,向用户提供设备健康管理、故障远程智能诊断、设备预警等13种服务,实现“保姆式”工业服务支持;西电集团在做好海外输配电产品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重点在技术、产业和市场等领域强化全球服务与供应链布局,为用户提供系统工程总包、单元工程总包等工程承包服务,带动技术、设备等快速出海。
(三)持续拓展制造业服务边界。完善制造业服务功能的配套支撑,从资金、技术、人员、产业配套等多个维度支持服务型制造业快速发展;同时,搭建制造业服务化协同平台,整合研发设计、系统集成、检测认证、专业外包、市场开拓、生产性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资源,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供全方位支持。西安高新区与西安经开区先后在全球设立8个离岸创新中心、4个海外科技服务站、10个海外研发中心,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集成服务功能,有效推动服务与技术同步出口。
二、实践效果
(一)推动了制造业向服务型转变。通过做优制造业核心主业、适度外包剥离非主业、强化服务型功能嵌入的改革探索,推动全市制造业梯度有序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的成功转型。全市已有60%的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型出口,出口额已占制造业出口比重达40%以上。陕鼓集团推出的18项工业服务出口业务已占集团营收比重超过60%。西电集团的技术服务出口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一体化落地,占西电国际业务板块营收的45%。陕汽、隆基、华天、西部超导等行业龙头服务型板块收入也大幅增加。
(二)提升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通过制造业与服务贸易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比如,陕鼓集团生产轴流压缩机、能量回收装备、硝酸四合一机组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0.3%、80.9%、98%,相关产品和技术出口美国、德国、俄罗斯、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金额达73.82亿元。
(三)制造业服务化路径日渐成熟。通过探索制造业全产业链条嵌入服务贸易的典型路径,推动标准体系、研发设计、服务外包、工业服务、专业运营、供应链服务、工业互联网、金融支撑、技术输出、科技创新等服务型模式的创新发展。同时,配套的科技、金融、贸易等政策也带动了要素资源集聚,助推产业链向上延伸至研发设计,向下延展到品牌服务等领域,打造服务型制造高地。以西安高新区、经开区两个制造业重地为例,两区已有80%的制造业企业正加速向“制造+服务”转型,300余家支撑制造业的服务型企业也逐步向“服务+制造”转型。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开展制造业服务化升级工程。立足制造业基础,及时总结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模式与路径,不断嵌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丰富以制造和服务两大核心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优化供应链、挖掘价值链、完善服务链,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创新引领、中小科技企业协同创新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持续迈向高端。
(三)探索制造业服务化制度性突破。探索服务型制造业生产要素分类阶梯价格、与一般工业同价等改革,有效推动服务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型制造业高地。
构建国际智能检测认证服务机制
西咸新区按照《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要求,积极搭建5G及车联网测试及认证服务机制,通过搭建跨国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制定对标国际的检测认证标准体系和开展跨国培训服务三个维度,构建以通讯全链条服务为特色的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服务贸易从“重规模”向“提质量”转变。
一、主要做法
(一)搭建跨国检测认证服务平台。通讯设备在投放国际市场前需通过多个国际国内检测认证,经常面临时间久、周期长、依赖国外检测机构等现实问题。为提升跨国检测认证效率,降低技术贸易壁垒,西咸新区联合国际权威检测机构建立5G检测及车联网测试认证服务平台,重点为通讯设备提供上市前的电磁辐射、天线性能、通讯协议、车联网车用无线通用技术 (V2X)测试、芯片测试等检测服务,动态分析设备性能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及时反馈技术缺陷,推动设备制造商在短期内实现技术修正,有效打破国外检测垄断,降低检测成本,并确保设备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国际认证、实现上市销售。
(二)制定对标国际的检测认证标准体系。立足为全球客户提供通信检测服务的目标,率先与国际、国内主要通讯标准/协议对接,明确不同国家检测认证要求,制定差异化的检测认证体系,确保各项检测认证结果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准入要求,更好满足跨国检测服务需求。同时,利用检测认证积累的大数据,提出5G相关标准/协议改进建议,参与5G行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出覆盖全球主要国家的5G通讯检测技术标准,供全球通信设备商采用。
(三)开展智能检测培训服务。为有效提升通讯制造商人员技能,依托瑞士通用公证行(SGS)自身技术优势,率先建立5G检测技术系列培训体系,涵盖ISO/IEC17025:2017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室通用管理、实验室检验检测技术及体系标准系列培训课程,通过开发混合式系列课程、推出虚拟讲师指导、构建线上线下数字化培训等方式,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化、国际化、多语种的培训体系。
二、实践效果
(一)智能检测认证功能持续放大。作为西部首家5G检测类服务平台、SGS集团全球首家5G及车联网检测认证实验室,已经为中兴、华为、三星等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商提供精准的通讯领域检测服务,成为更多“中国智造”产品通过5G检测认证服务走向全球市场的关键节点,同时该平台为攻克“卡脖子”技术——5G智能终端射频芯片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2年底,平台已为全球120余家手机制造厂商、5G设备制造厂商提供了1300余次的认证检测服务。
(二)国际标准衔接范围日益扩大。该平台5G检测及车联网测试认证服务标准已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全球180余个国家的通讯服务协议标准衔接,相关认证报告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可实现“持报告即可备案入网”,更好地满足了相关设备进入他国市场的技术要求。
(三)检验检测产业带动成效显著。5G及车联网测试认证服务平台建立以来,先后带动软通动力、闻泰科技、视源股份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西咸新区,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蓄积强大动能和后备力量。同时依托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吸引法国必维、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同领域机构集聚,培育壮大佰美基因、国联质检等本土检测机构,有效提升检验检测服务业快速发展能级。
(四)服务外包技术培训已成体系。依托技术检测领域的服务经验与技术力量,平台建立了集技术、人员、生产流程等为一体的服务外包技术培训体系。目前,平台已组建1100多位专家讲师和超过100人的专业培训服务团队,开发各类通讯技术培训课程400余门,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和系统性。目前,平台培训体系已为全球上万家通讯领域企业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服务,年培训人数超过5万人次,深受企业欢迎。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西咸新区将以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等为核心,加快建设检测门类齐全、检测手段先进、服务全球的检验检测产业集聚区,强化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促进信息通信、知识产权等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引导检测服务向数字化高端化延伸,释放检验检测服务集聚效能。
小编了解到,自2020年8月西安市获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后,我市积极出台《西安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到发展目标:到2023年底,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业务占比达15%。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显著提升,重点培育和发展20家以上有影响力的知名服务贸易企业。服务贸易基础建设持续完善,打造8—10家服务贸易集聚发展示范区,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服务业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吸引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在西安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带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