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真心实意帮咱,再老当贫困户不光彩。”蔡文友回忆往昔感慨地说。以前,他酗酒无度、游手好闲,是整天坐在墙根晒太阳的懒汉。如今,他搞起了养殖业,每天起早贪黑,像上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一刻不停歇。
“扶贫先扶志,精神上富裕了,根上的问题才能解决。”白河县卡子镇凤凰村第一书记徐兴宪谈起蔡文友的转变,更加坚信扶贫先扶志的理念。
2014年,蔡文友被确定为贫困户,这一“好消息”让他有了在家等补助的想法,更是啥也不干,还经常与邻里闹矛盾。
徐兴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有空就和蔡文友谈心。在扶志的同时,帮助蔡文友与村上的养殖大户签订了购销协议,以代养形式领养了21只仔羊。到年底出栏时,售价过万。
转变后的蔡文友可谓“名利双收”。在该村2017年第三季度道德评议会上,他被评为脱贫奋进先进典型,并当场表态,要继续扩大养羊规模,争取把日子过得再红火一点。
“目前,道德评议活动已在卡子镇8个村全面铺开,每个村都有这样的典型。”卡子镇镇长李海军介绍说,“下一步,我们还将把评议现场搬到村组院落,开到田间地头,让新民风建设常态化。”
自白河县开展新民风建设活动以来,全县117个村全部成立了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和红白理事会,同时完善了村规民约。
目前,全县开展道德评议活动250余场次,评议先进典型600余人,教育转化反面典型160余人。
扶志后,靠什么致富?白河县在去年探索出了“线上扶智,线下扶业”的帮扶模式,让贫困户在脱贫路上“不掉线”。
白河县利用互联网,将所有贫困户、帮扶干部组织起来,建起了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开展线上“扶智”,就是将扶贫政策、就业信息等资源在群里分享,供贫困户阅读、选择,同时为贫困户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开拓思路,提升脱贫智慧。线下“扶业”,就是根据贫困户线上提出的诉求,帮助其将产业做起来。
“我现在是一名足部修护师。”仓上镇天宝村9组村民王重平自豪地说,“过去我的生活可是朝不保夕。”
去年,王重平在微信群里看到一则培训足部修护师的信息,便报了名,经过12天免费培训,被介绍到福州一家足疗连锁店上班,有了稳定收入。
宋家镇的林雪婷,以前在深圳经营一家电子厂,通过微信群得知家乡产业扶贫的需求后,便动员丈夫回乡创业,带动18户贫困户就业。
通过线上“扶智”、线下“扶业”的“双线并进”,全县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愿望强烈。目前,已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6个、龙头企业14家、农业合作社257个、家庭农场116个、社区工厂35家,带动9600余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本报记者 杨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