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弘扬三种精神 增强职工文化自信
2017-06-22 09:00:33来源:
分享到:

乔昕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提出“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这一论述既突出了职工文化的独立性,又强调了职工文化的思想性和方向性。这次大会的目的是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三种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新时期职工文化建设的旗帜,是新形势下职工文化自信的引领。
  一、工匠精神是职工文化自信的职业引领
  (一)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信仰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工匠精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快成为了高频词。如何定义工匠精神?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目前尚没有统一和公认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也有专家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敬畏之心,视职业为自己的生命;二是精业,就是精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技艺精湛,身怀绝技;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担当精神、牺牲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大国工匠”高凤林则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工匠精神,思想层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行为层面:开拓创新、持续专注;目标层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笔者认为,“工匠精神”,重点在“精神”二字。“工”是什么?《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工者巧也。“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如果把四个工字放在一起“”(音zhǎn),就是极巧的意思(见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匠”是什么?本义是指木工,后泛指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的手艺人。显然,工和匠都是着眼于技能和手艺层面,而工匠精神则着眼于精神层面,它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职业信仰。“大国工匠”当然是有着“绝技、绝招、绝活”的技术传奇,但他们更是人生传奇和精神传奇。他们是“工匠精神”的承载者,是把工作当责任和使命的工匠,他们有着自己明确的精神价值追求,他们用生命演绎传奇,体现人生价值,追求人生梦想。所以,工匠精神是指对工作或事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把工作或手艺当作信仰和追求,是对职业操守的坚持和传承。真正的工匠精神,是有一种把事情做好的强烈愿望,并将这种愿望体现在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上;是树立起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把职业做到完美和极致;是一流的匠人身上所蕴含的一流的品格、一流的心性和一流的技术。
  (二)工匠精神让职工文化自信更有底蕴
  工匠精神是职工文化自信的职业引领,工匠精神让职工文化自信更有底蕴。首先,工匠精神让普通劳动者更自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名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在岗位上展现风采、在职业里感受快乐。故宫文物修复师“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背后,正是对自身工作的骄傲与热爱,形成了一种属于故宫修复师们的文化自信,正是一代代的修复师把工作当成信仰、把坚守当作传承,才凝聚起来这无形的文化自信。用工匠精神引领职工文化自信,用职工文化自信引导职工撸起袖子加油干、甘于坚守讲奉献,让广大劳动者把自己承担的工作当成事业,把价值融汇到汗水之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不盲目崇拜,不妄自菲薄,树立“技能光荣”“奉献伟大”的精神风尚。其次,工匠精神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工匠精神引领劳动者“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出自《墨子·尚贤》),培育职工高尚的道德品质、高雅的行为举止、良好的素质修养和熟练的技术技能。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不断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能工巧匠示范岗、劳模创新工作室、绝技绝活竞赛(展示)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活动为载体,拓展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成长成才的空间,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及业务水平;通过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坚定职工文化自信,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最后,工匠精神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每一名劳动者的工作热情,每一个劳动者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也在为开创全民族的美好未来贡献着一分力量。工匠精神是激励劳动者成功的基石,是劳动者实现人生梦想、展示人生价值的重要引领。弘扬工匠精神,让劳动者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浓厚兴趣,让劳动者始终带着对工作的满腔热忱,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把本职工作当作成就人生的舞台,用汗水和智慧描绘无悔人生。
  二、劳模精神是职工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领
  (一)劳模精神代表着职工文化的先进性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国家的脊梁和社会的中坚。劳模精神永远是时代的最强音,是广大职工心中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辉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4月28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精辟地概括了劳模精神的实质及其时代价值,明确地指出了劳模精神代表着职工文化的先进性。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劳模精神的本质,爱岗敬业、为国为民的主人翁精神,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勇于创新、不断改进的开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紧密协作、相互关爱的团队精神等。这些劳模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坚。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上,在实现每个人价值的平凡中都具有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大力弘扬蕴藏在广大劳动者当中的劳模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必然所在。作为广大劳动者当中优秀分子的劳动模范,他们身上孕育和凝聚的劳模精神,以先进思想的武装、共同理想的激励、民族精神的传承、时代精神的塑造、价值观念的培育彰显了职工文化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弘扬劳模精神,就要自觉地承担起用先进职工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用劳模精神引领社会思潮,促进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下转三版)  (上接一版)
  (二)劳模精神让职工文化自信更有高度
  劳模精神,是一种起于平凡的不平凡精神;劳模精神,反映的是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代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劳模精神,是这个时代引领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高地。劳模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给广大职工群众带来精神上的感染和鼓舞。弘扬一种精神就是树立起一面旗帜、标示出一种导向,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楷模,每个人不一定都能成为劳模,但每个职工都能学习和践行劳模精神。把自己的劳动岗位作为创造人生价值的最佳平台,向劳动模范学习、向先进人物看齐,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先锋,努力在本职岗位上,以劳动创造助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用劳模精神托起职工“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追求。
  劳模精神展现了劳动者的崇高境界。劳模精神的实质就是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是改革开放实践所呼唤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束缚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蕴藏在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要素中的创造活力,为人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合法劳动去换取美好生活拓展广阔空间。劳动价值有大小,劳动分工无贵贱,不管在什么行业、无论做什么工作,也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要践行各自的职业操守,维护自己的劳动尊严,发挥个人的劳动潜能,就是劳模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劳模精神是伟大崇高的,但劳模精神绝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生长于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普遍具有的优秀品质之中。普通劳动者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心尽力、不留遗憾。普通劳动者可能是没有“光环”的凡人,但也可以在平凡的劳动中体验职业的自豪、发现的喜悦和劳动的乐趣。劳模精神源于千千万万的职工群众、源于我们身边岗位平凡、身份普通、业绩突出的劳动者,劳动模范是真正的时代精英,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最高地。
  劳模精神永不过时。要实现中国梦,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这就需要我们用劳模品质来感召职工群众,用劳模精神来引领职工群众,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广大职工群众在劳动岗位作出更多的贡献,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在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中确立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让劳模精神成为受推崇的精神品格;就是要在多层次的价值标准中标明社会的高尚价值准则,让劳模精神成为受尊重的精神圣地,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一个民族要前行、一个国家要富强,离不开推动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劳模精神既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更是国家发达和民族兴旺的强大动力,唱响“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主旋律,不断用劳模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前进中的挑战和机遇,团结奋斗、战胜苦难并勇往直前,是这个时代赋予劳模精神的新使命。
  三、劳动精神是职工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
  (一)劳动精神体现了职工文化的目标追求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文化,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人类自身的历史,就是人类劳动的历史;华夏五千年的璀璨史,就是五千年的劳动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的。唯有劳动,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只有崇尚劳动,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劳动创造一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再美的蓝图和梦想要成为现实,唯有通过劳动一途。工人阶级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劳动使广大职工更加自信,劳动精神也让职工文化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追求。
  中国道路要靠劳动来浇筑,中国精神要靠劳动精神来支撑,中国力量要靠职工文化自信来凝聚。现在社会上存在着轻视劳动、鄙视一线劳动者、寄希望于一夜暴富等现象,这种轻视劳动甚至否定劳动的思潮,是非常有害的,建设职工文化,必须驳斥和摒弃这样的错误观点。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和发展,我们一切的生活始终离不开劳动者的创造。弘扬劳动精神,建设职工文化,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豪言壮举,但是必须得有“在岗一刻,奉献一刻”的精神,平凡的人生和岗位,只要有了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样可以彰显劳动的伟大和光荣。“人间万事出艰辛”,无论是“两个一百年”的大进程,还是人生追求的小目标,都离不开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中国梦不能靠空谈去实现,只能靠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流淌汗水,一砖一瓦,胼手胝足来实现,只能靠劳动精神的发扬光大去实现。
  (二)劳动精神让职工文化自信更有方向
  职工文化建设和职工文化自信,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方向,劳动精神恰恰为职工文化自信提供了这种价值引领。首先,劳动美丽展现职工文化自信。劳动过程是美丽的、快乐的,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表达的就是普通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的力量之美,“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邮递员”、“寻找最美环卫工”等活动,之所以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展示了劳动过程的美丽,而并不是他们相貌有多美。“人因劳动而美丽”,应当成为亿万劳动者内心飘扬的旗帜,也应当成为职工文化自信的靓丽底色。其次,辛勤劳动诠释职工文化自信。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靠着勤劳,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着勤劳,我们创造了中国发展速度的神话。无论是建设职工文化,还是用职工文化去教育引导职工群众,都要求我们要弘扬“劳动精神”,就是要认同辛勤劳动、践行辛勤劳动,就是要反对懒惰、反对敷衍塞责、反对怨天尤人、反对腐败。“一勤天下无难事”,辛勤劳动既是大力弘扬的劳动精神的需要,也是职工文化自信的独特本色。第三,诚实劳动打造职工文化自信。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诚实劳动是关乎劳动的生命线和关乎劳动是否具有价值的大问题,无论付出多少辛劳,如果不是诚实劳动,这种劳动就可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毒馒头”、“毒奶粉”等丑闻就是不讲诚信的恶例,这是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增进人民福祉的目标格格不入的,必须以高压态势和零容忍态度,坚决予以清除。在具体工作岗位上,不按法律办事、不按规章制度操作、偷工减料、欺上瞒下、虚报成绩等行为,也必须坚决摒弃。第四,创造性劳动铸就职工文化自信。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在劳动者素质中,最珍贵的是创新创造,这是体现劳动价值的关键所在。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创造性劳动,已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弘扬劳动精神,必须要大张旗鼓地弘扬创造精神。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样的经济新常态下,弘扬亿万劳动者创造性劳动精神尤为重要。最后,劳动者伟大坚定职工文化自信。劳动,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是劳动的劳动者;没有劳动者就没有劳动,劳动者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劳动者伟大。从1921年青年毛泽东提出的“劳工神圣”、1954年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到1959年刘少奇和劳模时传祥的谈话、1994年颁布《劳动法》,直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就劳动者根本问题所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都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这就是党把劳动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劳动者至上,已成为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理念,也是时代昂扬磅礴的主旋律。“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无论时代和条件怎么变,劳动者至上的精神没有变;无论怎样深化改革,劳动者至上的地位不会变。劳动者至上,让广大职工无比自信,让职工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四、职工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一个备受瞩目的词:文化自信。这是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中国极为重视的第四个自信,而且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如果没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根基就会动摇,理论自信的源泉就会受到污染,制度自信的价值尺度就会造成混乱。文化自信是中国道路选择、理论创新和制度构建的文化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脱离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就难以说清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和必要性,难以说清制度的优越性和它对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智慧的继承性,难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中国话语、中国风格和中国气魄。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近百年来党和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当代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这些在伟大实践和伟大斗争中孕育出的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展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代表着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文化自信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与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是命运与共的。如果没有社会主义的建立和改革开放后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文化自信的重建是不可能的。中国道路越来越为世界所承认,中国制度建设所显现的优越性打破了西方民主制的神话。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没有经济实力,没有国力,文化自信就会沦为空谈。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为探索出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方案”,为创造一套合理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更为公正的国际秩序作出自己的贡献,而踏上这一征途的心态和底色便是文化自信。
  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的重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离不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离不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工人阶级最鲜明的特点、最优良的传统就是,紧跟党的步伐、听从党的指挥,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近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工人阶级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释放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强烈信号。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职工文化自信,正是源自于工人阶级在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实实在在作用。职工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体现。在行动上,广大职工牢牢把握中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伟大实践中,满怀信心,旗帜鲜明支持改革,积极主动参与改革,投身“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在火热的第一线,为振兴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贡献着力量。在思想上,通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在精神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通过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弘扬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精神;恪尽职业操守,追求精益求精,以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是新时期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引领和精神航标,是职工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支撑。广大职工要永葆工人阶级政治本色,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者系陕西工运学院培训部主任、副教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