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巴山腹地有这样一位老人,为了让乡亲出行有条宽敞的路,他节衣缩食卖掉棺材,用养老钱和筹措来的款项,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4米多宽、4.5公里长的“绝壁长廊”。因为这一举动,乡亲把他亲切地称为当代“愚公”。他就是宁强县燕子砭镇中坝村村民李永耀。
中坝村地处秦巴山区,全村有2430多人,其中近一半居住在大包山上。2008年汶川地震后,山上部分村民的房屋受损无法居住。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不少村民搬下了大山,可耕种的土地仍在山上,虽说上山的路只有4.5公里,但山路崎岖,最窄处只有四、五十厘米宽,去一趟至少要一个半小时,遇到雨雪天气根本无法行走。这对于留守的老人来说,无疑是“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中坝村村支书刘建新说:“村上仍有四个组,100多户360多人住在山上,他们的日常出行一直是个大难题。”
由于交通不便,山上的村民把育肥的生猪一般都是宰杀后分成块才背下山,因为要把活猪运下山太费周折。
二组组长周怀兴说:“喂一头商品猪,要四个人找个架子往山下抬,得花好几个小时。”
65岁的李永耀是中坝村监委会主任,他从小在山里长大,知道土地的金贵,看着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往山上运肥料,往山下背收获的粮食,他有些坐不住了,有了修路的想法。
村主任张成林说:“根据老李的想法,出去打工不是长久之计,把路修通后,叫年轻娃们回来建果园,这才是今后的出路。”
在村里,李永耀是见过世面的能人。上世纪90年代,不到30岁的他,就开始在全国各地跑运输。为了修路,老李拿出了积攒的9万元养老钱,“只要有了路,一切事情都好办了,没有路啥事都干不成。”
多年来,村民一直盼望能有一条比较宽阔的路通往山上,除了耕种方便之外,山上的核桃、药材、蔬果等经济作物也能运下山。但是,大包山以岩石为主,一侧是万丈深沟,另一侧是悬崖峭壁,加上村组道路施工不能使用雷管炸药,开凿难度很大,这意味着要动用大型修路机械才能施工,而老李拿出来的9万元远不能满足修路的需要。于是,老李就动员两个儿子出钱修路。
李永耀的大儿子李晨说:“修路是父亲的心愿,当儿子的一定要支持。”
2016年2月底,李永耀将积攒的养老钱和两个儿子的赞助款一共16万元交给村上,雇来了两台挖掘机、两台铲车和两台砂石车开始施工修路。
往日宁静的山村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
要修路,就要砍伐一些村民的树木、占用一些村民的土地。尽管大家都认为修路是好事,但仍有个别村民对于修路不是很配合。
村民周占勤说:“有个别老百姓,他的想法就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伤害了个人利益,心里不平衡。”
这时,老李主动去做个别村民的思想工作,实在不行,就动员亲戚朋友化解其心里的疙瘩。
李永耀的坚持和无私打动了村民。修路开始后不久,不少村民就主动加入了修路队伍。最后连铲车、挖掘机、砂石车师傅都减免了部分施工费用。
经过5个多月的日夜奋战,2016年8月中旬,一条通往山上、全长4.5公里的道路修通了,16万元的修路款也花完了。可路边的排水沟还没有修,一些急弯处路面还不够宽,容易发生意外。在这种情况下,李永耀瞒着老伴,卖了两人的棺材和地里的2000斤药材,再次为修路筹措资金。
与此同时,老李出资修路的事迹不胫而走,社会上的一些爱心人士向中坝村伸出了援手,共捐献了11万元用于修路。就这样,一条耗资近30万元的砂石路终于完工了。
李永耀说:“我啥都不图,就想用实际行动鼓舞教育村民,让他们发挥正能量,尽早走出一条致富路。”
如今,看着乡亲走在宽敞的道路上,老李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
(王翯轩张鑫)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