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前按按手机预约快车、想尝美食了动动鼠标网上订餐、去医院网络挂号免去排队之苦……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这些“新生事物”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在顺利融入人们生活的背后,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悄然崛起。新产业是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新业态指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而新商业模式是对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高效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运行模式。
在经济新常态中,异军突起的“三新”经济,正在成为牵引陕西经济创新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产业 新发展
“双臂”自如地抬起放下,而后屈起来再向两边伸展开,“手腕”360度灵活转动……这不是一个人在运动,而是一个机器人在“潇洒”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这个由陕西九立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名叫“龍稷源”的双臂机器人,是企业农副产品分拣包装的“秘密武器”。在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上,“龍稷源”的表演秀曾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双臂机器人可用于工业生产线的产品生产加工,还能够代替人类进入危险领域进行侦查和数据传输。目前公司所研发、生产的机械手臂产品,已广泛运用于化工、核电、军用、民用等诸多领域。
新产品融合新科技、新方法,符合新需求,更容易转化为商业利润和市场价值,被广泛运用毫不意外。去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增长达75.8%。在陕西重汽的焊装车间,采用的焊接机器人已达到39台;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在建立自动化生产线上基本采用了机器人的生产设计;汉江机床成功研制开发的2MZK7150全自动可转位刀片周边磨床,全部采用机器人操作……需求与新产品的量增,使我省机器人产业蓄势待发。据悉,省科技厅已提出《陕西省围绕创新培育产业行动计划——机器人领域行动计划》,到2020年,将培育2-3个机器人产业生产聚集区;建设2-3家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创业和创意平台或研发机构。我省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化,将因这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机器人的“积极参与”加速完成。
去年12月1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先进制造领域项目——“陕西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经过三年的研究攻关,在工业缝制装备、印刷包装机械、齿轮装备等3个行业进行了数控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通过深度产学研合作,开发了5种专用数控系统和3种主机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和应用示范。该项目全面提高了陕西制造业的数控化技术水平。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诸如以上提到的高技术附加值、符合转型升级趋势的新产品量产倍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单晶硅产量同比增长1.4倍,多晶硅增长1.2倍,SUV增长6.1倍,新能源汽车增长40.9%,太阳能电池增长45.9%,手机增长58.5%,集成电路圆片增长79.1%……新产品带动新产业,也驱动着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成为引领产业乃至陕西经济提质升级的“生力军”。
新业态 新动能
29岁的博士生曹凯是杨凌普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基于互联网技术,他们开展的一项业务,配套LED补光系统、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在屋顶、室内窗台、阳台、围墙等零星空间或区域种植蔬菜的同时,“如果客户想要了解园艺设备运行情况,通过关注公司微信公众号就可实现远程监控。”曹凯介绍。
而在另一领域,新技术应用覆盖的市场虽小,意义却不小。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自主研发的智慧博物馆,可实现文物状态监测,提高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深度和力度。“比如文物预防性保护环境监测系统,就是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诸如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度等十多项对文物保存状况有密切影响的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公司总经理邓宏告诉笔者。
随着“互联网+”发展模式在各领域的持续发酵,新兴业态日益兴盛,不断“刷新”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网上销售作为新兴消费业态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势头仍旧迅猛。去年的“双十一”,全国电商销售数据刷新的同时,我省武功县电商销售再创新高,达到8218万元,预计全年销售15亿元。窥一斑而知全豹。2016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网上零售额192.95亿元,增长63.3%“一些知名网上平台陆续在陕西建立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物流设施,为陕西网上零售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陕西省统计局贸易外经处副处长寇亚萍分析说,我省限额以上企业网上零售额逐年增加,说明限上企业对网络销售愈发重视。同时,打破了传统零售商业经营的空间限制和交易过程中的手工操作,无店铺销售迅速崛起。
而诸如网络约车、网上订餐、团购电影票等新兴业态,“互联网+”大大缩短了流通环节,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挖掘出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与“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业也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在月度新增企业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达19.94亿元,增长近2.3倍,贡献率为15%,拉动增长4.3个百分点。“互联网+”在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同时,也赋予了传统服务业新的增长活力。
新模式 新方向
在西安北大街,新世界百货公司在场外空间建立了立体式的乐趣体验,攀岩、儿童才艺比赛、世界名胜古迹展等,为市民提供了诸多生活乐趣;在万达广场,商场内的车展、篮球赛、美食节等活动凝聚了不少人气;大差市附近的苏宁生活广场,里面不仅餐饮美食种类繁多,国际影城、儿童娱乐等项目也带给市民多样享受……这些以区域为中心、以购物中心为主导,融合了商业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项城市主要功能活动,面向各类消费人群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给传统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典型代表。
作为现代城市综合体的翘楚,万达对其投资、居住的“磁场效应”明显,带动区域商圈发展。继万达模式之后,西安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如火如荼,更多的房企也投身于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与建设中,其中不乏华润、华东、绿地、龙湖、宏府全国地产大腕和本地龙头房企。众多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发展速度相当之快。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省城市商业综合体105个,全年总客流量28651.6万人次,日均78.5万人次。全年商户销售额达23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西安多功能的商业圈日益成熟,带动一批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目前拥有城市商业综合体60个,占到了全省的57.1%。
“商业综合体的一大特点就是能满足顾客‘一站式消费’,具备‘吃、购、娱、休闲’等多种服务功能。”寇亚萍表示,服务业态多,客流量大,消费多样,效益显著是商业综合体的明显优势。“从调研得出的结果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模和效益都有明显上升。目前一些老字号的传统实体零售企业也纷纷在转型,涉足城市商业综合体,逐步向多服务领域拓展。”
新模式大如城市商业综合体,也有小如社区超市。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家附近的便利店、社区超市渐渐多了起来。大卖场转型小超市在近年已成趋势。人人乐超市从几年前就开始积极布局社区生活超市,去年人人乐发布公告,将投资13.9亿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新建500家社区生活超市,投资4亿元用于“人人乐购”电商平台建设。
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影响并引领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经济增长的内涵与质量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作用和影响日渐突出的“三新”经济,未来发展更可期。专家建议,陕西发展“三新”经济,需要积极推动将发展“三新”经济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建设有利于“三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技术、人才、金融等宏观环境,建立完善促进“三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三新”经济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汪曼莉 蒙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