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要送给穷人,让他们知道农民工的艰辛;诗歌要送给富人,让他们知道农民工是有文化、有追求的;诗歌要送给没有良心的人,要让他们知道农民工是有正能量的!”11月15日凌晨5时46分,农民工李剑将这首诗发到了记者手机上。
李剑,1965年生于武功县小村镇仄楞村,1984年入伍,1988年复员后回村,2006年到西安打工。至今,他已创作3部作品,第一部是参与编写的《仄楞村志》,第二部是《心里总是热的》,第三部是《故乡春梦》。写作环境虽艰苦,但李剑仍然坚持每天创作。
11月15日上午10时,在西安市红旗西站公交枢纽站,李剑和工友正在修缮一条水渠,他负责用手推车运送打好的泥浆。见到记者,他放下手头的活迎了上来……聊起了他的文学梦。
“老李,再不干活,今天扣你20元钱。”“来了来了。”李剑正说得兴起,见工头催促,只能再次拾起手中的活。
在工地上的一个半小时时间里,李剑不时抽空跑来向记者讲述他的写作经历与文学梦。谈起文学创作,他有说不完的话。
“老李平时就爱写点东西,是咱农民工中的才子。论干活他也是把好手,你让他拉两车水泥,他能给你拉过来四车。”
李剑的工友边干活边向记者说。
中午12时到13时,是李剑的休息时间,记者想去他的出租屋看看。在穿过郭家庙村狭窄而又拥挤的小巷后,记者来到了他的住所——不足12平方米的屋内,灯光昏暗,弥漫着一股发霉的味道,四张床,一张他睡,一张被当做书桌,其余两“平时晚上8点到家,回来后能写作2到4个小时,第二天早上5点半起床准备上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剑一直坚守着写作梦。“希望我的书能公开发表,展示咱农民工的风采。有人觉得农民工没文化、没素质,我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农民工也可以是有文化、有追求的。”李剑说,“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辛,但是文学写作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精神支撑。”
李剑有3个孩子,大女儿外出打工,二女儿和儿子还在上学。在创作问题上,家人都不支持,妻子认为他不务正业,孩子认为他是痴人说梦。
除了家人反对,李剑想出书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那就是经费问题。“出一本书至少要两三万元。”对于“朝不保夕”的他来说,这笔费用过于庞大。
“每天打零工挣钱,有活干一天能挣一百多元,运气不好或下雨,那就没收入。”李剑说,“一个月最多也就挣两千多元钱。”
在相处的几个小时里,李剑一直看起来乐呵呵的,“不管是啥身份,心态总是要好。”
离别时,李剑将一句话送给记者——没有激情,就没有热情;没有热情,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怎么豪情万丈热爱这个伟大的时代。
本报记者鲜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