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即将一周年之际,国企改革正策马扬鞭再奋蹄。目前共有70多家国资上市公司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近期“中字头”概念股强劲崛起,国企改革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认为,应充分发挥央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导向作用及调整优化中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央企要做两件事,一是大力调整布局结构,央企重组潮可期,做强做优做大仍然是目前重组动力;二是混改试点落地有望进一步提速,通过混改提高央企效率和活力。而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等央企三大投资基金的成立和运作将是国企改革的润滑油和催化剂,能为改革注入新动能。央企重组潮可期
随着宝钢和武钢重组方案落地,目前央企数量已降至103家。
李锦表示,近期,大型央企间重组整合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企业正在迎来与全球企业接轨的重组潮,兼并、分立、剥离等各类重组动作的频率都会加快,做强做优做大仍然是目前的重组动力。央企重组“减法”不是目的,提质才是方向,不要物理叠加,要催生“化学反应”,要使结构更合理,更要实现“1+1>2”的效果。垄断行业混改启幕
8月,《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发布,就开展国企员工持股试点提出明确要求和政策措施。9月28日,发改委副主任刘鹤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相关工作。结合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通信、军工等领域改革,开展不同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示范。
10月10日,中国联通宣布其大股东联通集团“正按照会议精神和国家相关政策精神,研究和讨论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这被认为垄断行业混改正式启幕。
李锦指出,随着国企改革操作性配套文件陆续公布,国企混改有望加快推进。此次国企混改除了聚焦七大垄断行业,通过混改提高此类央企效率之外,也将与供给侧“去产能”工作紧密结合。在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国企作为“去产能”的主力,若通过混改引入社会资本,有望加速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企业效益。
“应加大力度推进以骨干员工持股为主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表示,员工持股文件制定的已经十分严密,推开的条件已经成熟。此外,应通过“分红权改革”提高企业的效益、活力和竞争力。同时,应鼓励试错、容忍试错、创造宽松的改革环境。(刘丽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