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2016年07月07日3版)“互联网+”行动是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在全球新一轮技术与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工会组织来说,要主动适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关心网络发展就是着眼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同时也是聚焦服务职工群众,立足职责定位,立足所联系的群众,寻找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支持。在这种新形势下,网络建设和技术运用考验着工会的智慧,也成了互联网+工会的一道待解的重要命题。互联网在中国工会未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一、互联网+劳动关系三方合作共赢
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工会在“互联网+”时代与资方、政府如何合作实现共赢,关系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体系的完善。劳动关系领域的三方,即资方、政府方、劳方。近年来互联网公司的崛起,资方是创新者、开拓者,“互联网+”背后处处隐藏着资本魔力,资方率先拥抱互联网。政府方在积极推进“互联网+”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健康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智能政府。劳方是否应该拥抱互联网是一道待解的重要命题,工会要主动担当,尽快行动,代表劳方,转变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提前谋划、主动创新,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互联网打破了劳动者的地域界限,突破了过去从不相干的产业界限,万物互联对工会的深层次影响是劳动者的互联。通过网络使工会内部各级组织与机构互联互通,把亿万职工“连接”在一起,“互联网+”时代的工会,需要聚合所有劳方的总和,演化进入一种扁平化、分布式、网络化的全新组织形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万物互联、互联互通形成的互联网结构和生态圈,对完善工会组织新业态具有革命性的。
二、互联网+工会在线法律援助
“互联网+”带给中国工会发展多大的机遇,这需要工会加大改革力度,适应这一新形势。互联网时代,劳动关系三方要全面推进劳动法律保障、监察监督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工会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就要改变传统的维权方式和法律援助。习总书记说:“让职工在网上找到工会组织”。工会组织要把维权从线下搬到线上,以服务职工群众为切入点,坚持关口前移,建立网络“职工意见箱”,探索职工诉求在线法律援助。工会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连接职工手机APP移动终端,通过网络让职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掌握就业信息、参与工会事务、反映劳资纠纷诉求,“一张图读懂工会”,相关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图解方式,深入浅出、内容精炼使职工快速、便捷掌握。工会法律专家在网上解读劳动法律、法规。工会在线为职工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
三、互联网+工会组织建设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是工会工作方针。适应互联网时代产业职工的聚合方式,工会组织建设有所更新升级就在情理之中。工会既需要保留过去的车间工会小组、企业工会,产业工会与地方工会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和体系,同时还需要像电子商务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一样,工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工会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调研、分析、融合、智能响应等方式,建立枢纽性、扁平化、去中心、分布式、条块结合的工会组织网络体系,开发更多APP客户端软件和QQ群、微信群,着力打造数字化、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会服务职工综合管理模式。
习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互联互通时代,职工群众就业、生活、聚集方式日益多元化、需求个性化,亿万职工与“互联网+”怎么发生联系?不可能脱离生产把“互联网+”孤立在器物领域。将工会组织业务流程与亿万职工的数据和组织外部事物连接在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工会连接职工,连接志愿者,连接内部各级组织与机构。
工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组织动员职工的职能,实际上是用互联网技术探索组织职工的新方式。推进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普遍建立工会组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积极推进会员实名制管理,健全会员档案,推进会员管理工作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好会员登记和会员证发放工作。利用云端服务解决会员组织关系随劳动关系流动,完善“源头入会、凭证接转、属地管理”机制,畅通会员组织关系接转渠道。解决工会组织的“盲区”、“飞地”问题。
四、互联网+职工之家
打造让职工群众信赖满意的“网上职工之家”。要按照“会、站、家”一体化的思路,把组建工会、创办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建设“职工之家”统一起来,着力打造基层服务型工会。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对“互联网+工会”深入研究。职工之家建设是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综合载体。要以职工之家建设为引领,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基层工会建设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围绕实践“两个信赖”,深入开展“深化建家达标创优”活动;探索建立各层级模范职工之家创建、申报、考核、表彰、复查等制度,提升职工之家品牌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打造“网上职工之家”,从方便服务职工出发,本着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将服务窗口搬到网上,并为职工参加公益活动、分享爱心超市、职工福利、文体活动等,提供更便捷、更多样、更优质的服务。实现与职工“零距离”的低成本、便利化交流服务,为职工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
五、互联网+工会职工教育
以电脑、智能手机为终端的新媒体是职工获取信息服务的主渠道。借助新媒体团结全国职工力量,为提升职工技能素养、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发挥独特作用。我国职工总人数目前已达3.5亿人,其中工会会员突破3.2亿人。同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移动互联网大国,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职工教育服务工作,也是亿万职工对工会组织的新期待。因此,工会要打造集师资队伍、教育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为一体的网络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如“翻转课堂”、“慕课”;成立全国职工“虚拟大学”,是职工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六、互联网+工会经济技术创新
各级工会组织要深入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劳动竞赛和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创客经济”的提出,使“互联网+”和“创客”成为中国经济创新变革的两大核心力量。“创客”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一起,“双创”被视为高速行驶了30多年后有所放缓的中国经济列车倚重的双引擎之一。把互联网+与全员创客结合引进“工人先锋号”的创建,把“大工匠工作室”、“创客工作室”与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结合起来,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全员创客”就如同企业开展的合理化建议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一样,创客的微创新、微创业与小技改、小改进,将职工好奇心和奇思妙想的创意转化为现实,它会像微生物那样复制模仿繁衍形成一种创新发展的新兴业态,并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的“创新能手”、“劳动模范”、“大国工匠”。
习总书记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
“互联网+产业”,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产业形态。马云说:“阿里巴巴做的不是生意,阿里巴巴做的是生态”。互联网像蒸汽机和电的发明一样,互联互通将成为一种生态。对每个行业来说都可以拿来用,来改造自己的行业。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趋于成型阶段,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加深,这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开始与互联网几乎完全融合。因此,互联网不是工具,而是一个基因,是一个DNA。既然是一个基因,它就会在现代社会所有的细胞中存在,互联网的基因细胞无处不在、无处没有,它存在于一切组织中,它是一个虚拟的生态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告戒企业不是做大而是小微、做活、做强。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企业只有在互联网的生态链中主动适应、主动创新才能解决活下来的问题。
推进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鼓励职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互联网技术与职工技术创新相互融合,对于企业工会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五小活动”,服务大局、促进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七、互联网+工会职工书屋
职工书屋为保障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基层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在全国工会开展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是一件公益工程。职工书屋对职工来说就是休闲、阅读或电子信息集成的理想环境,但这样的想法就太过简单了。未来职工书屋功能将有所延伸,职工书屋进入智能时代,WiFi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开源软硬件等多种高科技技术设备,将改变沉闷的职工文化场所环境,知识感知、环境感知、人员感知,将为员工形成一个集服务与创新于一体的全方位、智能化的体验环境。中工网电子职工书屋上线后,可以阅览所有的期刊,更新及时,每天都有新刊上架,此外前几年的往刊都有保留,方便职工随时调阅任何一种期刊的任意一期。电子职工书屋平台上提供的还有报纸和电子书,品种丰富、性价比、方便快捷、更新及时。
八、互联网+农民工入会行动
在“互联网+”的大风来临之前,充分发挥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以服务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服务增强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对工会组织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工会把农民工入会、培训、帮扶、维权、救助等主要职能从线下搬到线上,借助信息化手段,简化工会工作流程,通过大数据实现工会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发布系统、互动系统等,线下线上互联网就起到一个类似生态圈的作用。这些系统构成了一个虚拟的工会生态圈。互联网生态圈能够一站式解决工会所有的互联网问题,可以减少工会大部分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工会只有建立起自己的互联网生态圈,才能去实现真正的互联网化,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去解决今天工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中国有2亿多农民工,确切说他们是新生代的农民工,他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拥有互联网思维、骨子里带有互联网基因,能够熟练使用移动手机,熟悉互联网的生活方式,他们虽然脱离了土地,却不受具体一家工厂企业的束缚,农民工的极大流动性,带来了工会组织起来的难题,高度流动性带来的有效组织缺失。从操作层面上组织大规模的农民工集中入会是很困难的,各省工会试验了很多方法,在农民工输出地组织工会,在务工地组织工会,组织流动工会,这些方法有效有用,可是局限性同样也很大。
习总书记说:“群众流动频繁,分布不断变化,群团组织设置必须及时调整。以多种方式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农民工群体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分散性强、流动性大,历来是建会和发展会员的难点对象。切实做好农民工会员发展工作,积极探索运用多种形式,把农民工吸引到工会中来、吸引到工会活动中来。
目前,农民工群体入会缺口大、入会率低(仅为40.1%),只有突破农民工入会难点,显著地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才能有效地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中国工会站在“互联网+”的风口,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构建网络化的服务信息平台,优化动态实名制数据库,精准掌握农民工的流动、就业、住地、数量、行业分布等情况,农民工入会、农民工权益、农民工讨薪、农民工生产技能素质提升问题才变得更为方便、高效、可行。
九、发挥互联网+工会网络传播导向作用
当今是泛传播化的时代。没有点对点和网状传播,就没有互联网。一切都在传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所有东西都是靠传播联结在一起的。互联网的力量来自传播。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使广大职工在传播中体验着新生活,网络意见领袖们也通过自媒体“点对点”传播信息,瞬间会影响“网红一族”和大量的粉丝或屌丝。因此,改革群团组织的体制机制,工会设立“网络工作部”,进一步提高网上工作水平,通过网络组织职工、动员职工,在网上工会“亮牌子”、“亮身份”、“发声”、“亮剑”就显得更有战略意义。工会要按照习总书记所说的,“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工会要加快网络基础建设,不仅要有工会组织的云服务,还要有分布式的后台端和服务职工的前端。后端与前端相结合,实现职工个人电脑终端和移动手机终端同步运行。在后台端要建立一支掌握信息知识,具备信息思维能力,能适应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人才队伍。工会信息发布“网状传播”,职工传递信息“点对点”。在前端栏目设置、主题活动、信息内容、表现形式、版式配置等方面创新,做到信息及时更新,加大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让职工群众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真实有益信息。工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意识形态传播领域,通过网络传播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梦,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切实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就更加重任在肩。
十、提升互联网+工会信息治理能力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治理能力的考验。同样,拥有3.2亿会员的中国工会,面对互联网时代,带领职工永远跟党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信息治理能力的考验。提高信息治理能力要认识到信息是数据、数据是资源。习总书记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们通常会把基础设施看作是一个城市的重要资产,今后数据也将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资产”。当前各级工会的“互联网+”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一些工会组织在大数据时代,并没有认识到中国工会最大的资源、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并未把工会大数据看作是基础性资源,尽管一些地方工会发布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就算已经上线的,也大多数是单打独斗、人与人、人与物、互不联通、资源无法共享,“工会大数据”的价值尚未得到开发,互联网+工会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因此,在理论与实践上积极探索“互联网+工会”,创新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各级工会要着力加快信息化服务的普及,创新平台建设的方法路子,加快工会网络建设,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新常态下为工会提供新动力源泉,强化线上、线下信息治理能力。
(作者系陕西省工运研究会副会长、教授)薛丁齐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