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工会工作已成为现实而紧迫的新课题,宝鸡市总工会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常态和新挑战,顺应工会会员的新期盼和新要求,牢牢把握网络阵地主动权,积极建设工会的自媒体平台,为工会发声,为职工服务,推动工运事业不断发展。
接轨新媒体重视网上服务
宝鸡市总工会积极与新媒体接轨,高度重视网上职工服务中心建设,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工会干部、职工群众和社会各界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了解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一系列举措和工会活动的信息。通过快捷周到的服务,让广大工会会员和职工群众感受到工会时刻在身边、工会干部就是职工的娘家人,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帮职工群众维权解难,致力打造网络上的职工之家。宝鸡市总通过工会网站、微信平台等新媒体的互联互通,共同打造网上职工服务中心,让职工享受到更多便捷温馨的在线服务。
微信平台开设了法律援助、就业招聘、困难救助、心理咨询、工会组建、法律法规、维权案例、基层动态、职工文化、工会要闻等多个栏目,让大家能够及时了解工会的各种信息和工会工作等情况。只要手指轻轻一点,市总工会有什么新闻、举办了什么活动,职工群众都能第一时间了解。“微信现已成为职工群众日常社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信平台完全可以成为我们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只要关注,就能及时接收到与职工密切相关的各类信息,相对于传统的通知公告,微信平台更便捷、更有效。”在谈及微信平台建设的初衷时,宝鸡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赵会祥如是说。微信平台助力工会工作
微信平台深受广大企业工会工作者的喜爱,使他们的工作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宝鸡机床厂一名工会干部说,过去工会活动信息都是以邮件形式群发,需要企业工会再次转发,给企业工会干部增添了工作负担。微信平台通过实名认证并开通上线后,使工会工作更加顺畅了。“招聘会上直接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知招聘岗位和具体要求了,还能在线投简历,太方便,太不可思议了”,前来参加大型招聘洽谈会的求职者惊讶道。这只是宝鸡市总工会微信平台服务职工的一个缩影。为了让广大职工感受到工会服务的便捷与贴心,无论是职工群众找工作、招保姆,还是申请困难帮扶、小额担保贷款,进行心理咨询服务等,或者是单位想了解工会组建相关程序、所需要的资料文件、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内容、工会经费使用规定、职工福利待遇发放等问题。还有工会干部如果需要培训,平台也提供了在线学习、培训管理、课程共享、交流互动等功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了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加强和改变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提高了工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只要用微信扫一扫,工会服务在指尖。如果职工有问题需要反映,也可以直接打开信访信箱模块,填写意见建议或者信访诉求,市总工会将第一时间进行答复。
据悉,“宝鸡市总工会”微信平台开通以来,累计发布信息200多条,政策解读类信息60余条,图文页累计阅读次数28600次。提供了涉及维权帮扶、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日常生活常识等多方面的信息内容,结合全市各级基层工会日常信息的发布,让广大职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到工会组织的工作动态。企业管理者们纷纷表示通过微信平台既能捕捉到职工的喜好需求,拉近职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又能了解到工会组织的动态。在微信内容编排上,市总工会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帮助职工释放压力、增进沟通。同时,着力普及法律知识,针对职工咨询较多的问题发布相关信息,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用平实、真诚的语言与职工对话。为真正发挥微信平台作用,工会专门成立了微信运营小组,职工的各类咨询都会在24小时内得到解答。
微服务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
宝鸡市总工会微信平台推出以微发布、微沟通、微讲堂、微帮扶、微维权为内容的“五微服务”,通过网络联动、粉丝互动、全媒推介等形式,及时回应职工诉求,实现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转变。立足工会工作服务职工的视角,为网友们传递最为关注的工会工作、维权案例、职工文娱活动以及涉及薪资、福利、退休、养老、社保等方面的热点资讯。微平台先后推出“带薪年休假”、“工会医疗互助有哪些好处”等政策图解分享给粉丝。
宝鸡市总工会把“注册个人微博、微信并关注市总工会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加入工会系统QQ群、工会干部微信工作群,且有效使用上述新媒体开展工会工作,有效服务职工”纳入工会干部考核,强化各级工会干部运用新媒体的意识。同时对基层工会干部运用新媒体能力展开针对性培训,从制度层面和智力层面确保新媒体工作稳步开展。将微信平台和网站信息资源等进行了有机整合、关联,进一步满足了职工订阅户对工会服务信息短、新、快的要求。工会干部带头适应新媒体、融入新媒体、运用新媒体,实现工会工作由传统的固定场所服务向新媒体时代的线下线上联动服务转变,从实体的职工之家向身边的掌上职工之家转变。
互联网时代的工会工作已经呈现新的形态、方法,形成许多新的工作经验。微信平台的发布推动了宝鸡市工会工作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顺应了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关于“职工聚集在哪儿,就把群团阵地建在哪儿”的要求,职工群众与工会组织得到了有效互动,凝聚起了强大正能量,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本报记者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