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工会主席白阿莹、常务副主席周树红、副主席王宏兵在西安卫光科技有限公司看望慰问劳模。本报记者郭玉军摄
(《工人日报》记者毛浓曦) 夏初,秦岭南麓的山阳县郁郁葱葱,山花次第盛开。80多箱中华蜂“嗡嗡嗡”飞出飞进,宁启林夫妇仿佛看到忙碌的蜜蜂采回的不只是花粉,而是一点一滴的踏实日子。夫妇二人从县矿产公司下岗后,待业多年,直到2012年通过养蜂一举创业成功。“是县工会免费教会我们养蜂,又给蜂箱、摇蜜机,现在年纯收入七八万元,我还被聘为工会的技术员呢。”宁启林说。
这是陕西工会精准帮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工会在多年对困难职工、农民工的帮扶中,已经走出了一条成熟的精准之路。在脱贫攻坚成为国家行动的新时期,陕西工会更是阔步向前,加快行动。号角已吹响
4月15日,省、市、县各级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系统的干部聚首山阳县,到蜜蜂成群的山沟沟去看在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的规模养蜂,然后又一起交流各地的经验。这个现场会有个关键词叫“精准帮扶”。会议从全省众多经验中精选了几家最富特色的典型供全省学习,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集中交流观摩,陕西省总向全省工会吹响了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推进工会帮扶精准化、精细化的号角。
去年11月27日,中央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1月29日,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去年12月1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脱贫攻坚会议,作出决定:到2020年实现现行省级标准(2500元)下316.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6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同时,解决好城镇贫困群众(民政低保人口54万,工会建档困难职工16万)解困脱困问题。
今年1月1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要求把城市困难职工的帮扶解困融入国家脱贫攻坚大局,加大帮扶和保障力度。4月12日,全总又通过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保障工作和农民工入会服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任务非常繁重艰巨!”这是陕西省总的基本认识。因为除了建档的16万困难职工外,在600万农民工中还有数量不小的贫困人口;而陕西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在经济下行和化解过剩产能的双重压力下,困难职工数量很可能增多。
“要十分重视城市贫困职工和困难企业,要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融入全省脱贫攻坚大局,把‘精准帮扶’贯穿到全过程,采取‘四个一批’措施分类帮扶,整合资源提升解困脱困的成效。”陕西省总工会主席白阿莹说。从“四季送”到精准帮扶
工会有首“四季歌”唱了很多年,但这首歌越唱越响亮,越唱越受欢迎,已经成为各级工会的品牌。这就是尽人皆知的“四季送”活动——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学费、冬送温暖。
其实,这个“四季送”中一开始就必然有着“准确”的要求,而随着十几年经验的沉淀,“精准”已成为常态化帮扶的精髓。其中,春送岗位是定向地面对下岗职工和春节过后需要重新找工作的农民工,夏送清凉是专门针对高温、暴晒岗位的职工群体;而特别能够体现“精准”二字的就是秋送学费、冬送温暖,为此全省各级工会建立了准确到户、到人、到具体困难事件的动态档案网络。工会的帮扶即依照这个网络,精准实施着。
2015年8月,又到“金秋助学”时,陕西省总基于多年经验,明确提出“精准助学”,并大幅提高了标准,即对考入211或985高等院校的特困家庭子女,给予每年5000元、连给四年的帮扶;而对考入一本的特困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助学;同时,对在档的困难职工子女实行不少于1000元的普惠性帮扶。三措并举,实现了对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的全覆盖。
为确保助学“精准化”万无一失,陕西省总实行各市和产业工会、受助家庭、省总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三方会签责任书制度,并且要求在受助方父母所在单位公示3个工作日以上,资助期间实行动态管理。
以此为始,陕西工会的“精准帮扶”理念,明确、全面地走向实践。
在去杠杆、去产能的特殊背景下,省总工会把关注的目标确定在煤炭、钢铁等特殊行业特困企业。为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更大的效能,省总工会采取“打包”的办法,整合几个渠道的资金,瞄准特殊对象、特殊人群,对陕煤化集团下属公司进行了精准帮扶,送去了工会组织的关怀。
在国家级贫困县白水县,县总工会对1125户困难职工的具体困难和致困原因了如指掌,其中部分职工的住房困难被作为专题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最终由住建局给予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固定解决渠道。于是,县总干部深入每一户核实,保证了每套住房准确无误地分配给最困难的职工。近三年,县总工会共协调落实困难职工廉租房125套,经济适用房46套,租金等财政补贴45.6万元。
东风矿特困职工陈经南,妻子患有精神病,孩子还在读高中,本人因左腿截肢多次手术,生活十分困难,原租住在一个20平米的窑洞里。是县总帮他一家三口住进了50平米的廉租房,日子才平稳下来。“我不识字,连申请都是工会替我写的;他们还给我找了一个摊位修鞋,不再担心被撵来撵去了。”
农民工元芬芬因为丈夫有病、孩子上学,生活异常困难。县总帮助她申请了低保,又于2013年帮她入住了廉租房。“有了住房心才不慌,我在街上做凉粉卖,生活比过去好多了,真的很感激工会。”她说。
“为了确保‘精准’,我们组织工会干部,一家一户看,主要是看房子、家具、摆设、食物,还要让左邻右舍签字;还设置了‘八条红线’,比如对举报或质疑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等,取消资格。”白水县总工会主席刘京荣说。
仅2015年,陕西工会通过“四季送”等活动,累计投入资金5.35亿元,准确帮扶了164.16万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同时,推进职工互助保障工作,解决职工因病致困、因病返贫问题,目前共有58.394万名职工参保,参保金额4086.22万元,赔付率达参保职工的65%。从驻村扶贫到精准扶贫
近日,张雷威的名字与“精准扶贫”一起走进了公众视野,在职工和工会干部中引起了反响。这是陕西省总推出的工会干部精准扶贫的重大典型。
“逢到饭点不要客气,村民吃啥你端碗就吃;上炕盘腿,没有凳子蹲下;渴了水缸里的大勺舀起就喝。你不嫌弃,他就觉得你看得起他,才跟你说心里话。”“好秦川牛,鼻大嘴阔,鼻头有露水,前腿能夹一只斗,后腿能夹一只手。”“陕北南部山区精准扶贫,只要不缺资金,方法得当,不到三年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完全可以做到。”用不了多少话,一个扶贫行家里手的形象就能让任何外行心服口服。
这个人就是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原工会主席张雷威。从2000年下乡扶贫至今,他代表陕西省电力公司、榆林供电公司,在神木、吴堡、米脂、佳县、清涧、榆阳等6个县区的56个村定点扶贫,让2000余家贫困户甩掉了贫困,过上了充满希望的好日子。
对贫困农村的定点扶贫,是各级党委、政府交给各级工会的光荣任务。张雷威作为工会干部包村扶贫的杰出代表,激励着全省各级工会去克难攻坚。
近日,陕西省总在部署全省的“精准帮扶”中明确要求,要在抓好困难职工帮扶的同时,也要完成好包村定点扶贫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贡献。
对返乡农民工的帮扶也一直是陕西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通过“四季送”给他们送去岗位、给其中的困难户送去温暖和学费之外,如何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和创业也是各级工会着力之处。
在外出务工人员近10万人的山阳县,县总工会通过调研和实践,为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找到了一条别具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
“一箱中华蜂600元,一次投资30箱1.8万元,一箱每年分一箱卖600元,还可产蜂蜜30-40斤,每斤卖40元,一箱当年可收入1800元,30箱可收入5万多元,非常适合困难职工和返乡农民工。”山阳县总主席、已成养蜂专家的卢涛说。卢涛不仅每次在培训班亲自授课,而且还编了一本《中华蜜蜂科学家养》。
2012年起,山阳县总先后在各镇免费举办了23期养蜂创业培训,吸引了3400多名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参加,对其中的贫困户免费配送蜂箱、摇蜜机等必备蜂具;在天竺山、色河等地建立了6个示范基地,并培养、扶持了一批技术员、示范户。到目前,山阳县总累计投入60万元资金,精准扶持了全县13个镇、38个村的300余户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稳定脱贫致富;全县养蜂达1.5万箱,产蜜200余吨,年产值2000万元,成为该县的新兴产业。
最近,山阳县总探索的这条精准帮扶之路受到广泛关注,陕西省总在该县召开了精准帮扶现场会,将该经验向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