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相聚,席间谈到秦腔。大家都是出身本土,对秦腔都不生疏,因此谈笑甚欢。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秦腔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经几百年的高台教化,秦腔早已融入秦人的血脉,塑造了秦人豪放的性格。见我对秦腔痴迷,有朋友要给我引见一个人,说此人发明了秦腔新一套伴奏乐器,获得专家高度评价,并在国际上获过大奖,让我有空一定鉴赏一下,我求之不得。
几天后我们就见面了。朋友称呼的郭团长,叫郭军利,已是花甲之人,清瘦中透着睿智,文雅而又谦卑,老文化人的谦谦君子形象,给人一种亲和力。老郭早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主攻弦乐,毕业后在西安秦腔一团拉板胡,后官居易俗社副团长,一生热爱秦腔事业。
在长期的工作中,他发现,由于场地、设备等方面的限制,秦腔音乐的伴奏声常常压住了演员的唱腔,观众听不清演员的唱词。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十年前他萌发了改良秦腔伴奏乐器的想法。为此他从历史典籍中寻找线索,捕捉灵感。期间他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秦汉的历史记载几乎没有,他就从唐诗中找。唐朝诗人孟浩然在,《宴荣二山池》中写道:“竹引携琴人,花邀载酒过”的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篁就是竹林。古人喜欢在幽深而又茂密的竹林中弹奏音乐,在竹林特有的宁静的意境里,琴音在竹林中穿梭回荡,从而给人以美妙而奇特的美感和听觉享受。郭军利认为,任何具有民族特点的乐器其制作的材料都来自当地,竹子在陕西有十分普遍,又有很好的发音效果,古人的乐器会不会是用竹子做的?史书中没有记载。现在秦腔乐器板胡的发声器是槟郎的壳做的,而槟郎非本地所产。他决定用竹子做乐器。
尽管他没系统学过木工制作工艺,但硬是凭着一腔热情,刻苦钻研,自己画图,自己下料,亲自制作。失败了不气馁,反反复复,潜心琢磨。就这样,历经十年,他终于先后研制出完全用竹子制作而成的高音唐竹胡,中音唐竹胡,低音唐竹胡和唐竹阮组合而成的秦腔文场伴奏乐器新四件。专家鉴定认为,这种完全用竹子做原料制作的四件新乐器,不仅具备新颖性、实用性,而且会给秦腔文场伴奏音乐带来全新的效果。将增强乐队演奏的层次感、律动流畅度及立体感乐队效果,更加贴近秦腔的特色和唱腔的风格。
西安音乐学院多位教授专家试奏后认为,郭军利发明的高音竹板胡发音尖细清脆,最能体现秦腔板式变化的特色。中音竹板胡音响亮亢、嘹亮、雄劲。低音竹板胡音响低沉闷厚,用按、搂、揉、滑、泛、弹、打等技巧,声音浑厚而嘹亮,富有穿透力。其竹阮更是独具特色,完全可以代替扬琴、琵琶等弹拨乐器的伴奏。
几年来,西安音乐学院使用郭军利的唐竹胡系列乐器多次参加国际大赛,均获得大奖。2012年在韩国举行国际拉弦乐大赛中,他的乐器荣获4个一等奖。2013年香港国际大赛,获二个一等奖。2015年珠海国际赛上又获一等奖。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十年来,郭军利为他的弦乐器发明费尽心机,先后投入十几万元。现在能够得音乐界的肯定,他感到莫大的安慰。作为花甲老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他的唐竹胡系列产品能推广,被社会广泛使用。让更多的人领略唐竹胡的音乐魅力。本报记者 宫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