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这意味着技工人才今后会更加吃香,更加受尊重。技工队伍的扩大,也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实现。用工荒、就业难并存,技工短缺现象突出
从小到大都是好学生的王晓卿,求职的不顺利却让她很受挫。
“国考、省考的成绩都差了一点点;简历投了不少,通知面试的企业没几个。有家旅游网站愿意录用我,但一个月工资2500元,还要经常加班,我不太想去。每天都在等待中度过,都不知道自己能干啥了。”今年春节前,已上大四的河北某大学法学专业学生王晓卿就开始为找工作忙碌。
王晓卿说,班上60多个同学,有十来个去了北京闯荡,大多都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月工资只有两三千元,必须铆足了劲儿做业务拿提成;还有20来个考上了研究生;剩下的大部分都没有找到工作。
与王晓卿不同,北京金隅科技学校毕业的小宋,当年还没到毕业季,就被许多用人单位争抢。“我是学数控专业的,当初读书时很多人不愿意选这个专业,嫌当车工又累又脏。其实只要学好了,我们这个专业很容易找工作,而且待遇都不错。”小宋说,他最后选择了首钢机械厂,工作4年后已经成长为一名数控高级技工,每个月工资6000多元。“我们厂子的待遇不是最好的,我比较看重它能为我提供一个优秀的平台,学到更多技术。如果单为挣钱,可以去其他地方。高级技工哪儿都缺,很多高级工的月收入都一万多元。”
就业市场正上演“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方面是部分企业招工难、用工荒问题仍然突出。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0年—2013年的千户企业用工情况季度追踪调查显示,近年来企业招工难度日益增大,特别是中小企业招工难问题尤为突出。
此外,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技工短缺的现象非常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技能劳动者数量只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更是仅占5%。让“大国工匠”成为技
术强国生力军
11月2日,中国国产C919大型科技首架机总装下线。能够研发大型客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在这个处于现代工业体系顶端的产业里,手工工人虽已越来越少,却不可替代,即使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着独当一面的手工工匠。在我国也有这样一位手艺人——中国商飞上飞厂钳工胡双钱。
55岁的老胡是上海飞机制造厂里年龄最大的钳工。在3千平米的现代化厂房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班组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但是打磨、钻孔、抛光,对重要零件细微调整,这些大飞机需要的精细活都只能手工完成。
航空工业,要的就是精细活。大飞机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级别。胡双钱的手因为长期接触漆色、铝屑,已经有些发青,经他的手制造出来的零件被安装在近千架飞机上,飞往世界各地。
至今,胡双钱已经在钳工岗位上工作了35年。他经手零件几十万个没有出现过一次质量差错。在长期的严谨实践中,他还发明了“反向验证”等一系列独特工作方法,确保每一个零件、每一个步骤不出差错。
“我们需要的是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生力军;是视野宽广、技术扎实的好技工!”中华全国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粟斌说。培育一流技工,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目前,我国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和地位的“顶层设计”已经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
这描述出技工的美好前景,但如何落实还需要各地方部门对政策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完善。
“可以说,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为基础、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下一步的重点是如何进一步将国家政策和专项计划落实到位,真正夯实国家的顶层设计。”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认为。□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