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记者 阎瑞先)“说心里话,从项目施工现场走进人民大会堂,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地铁施工技术人员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这是我人生最大的跨度。”12月11日,中铁一局举行全国劳模事迹报告会,刚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中铁一局城轨公司西安地铁指挥部技术负责人梁西军,向广大干部职工分享了接受表彰的盛况和个人事迹。
梁西军从参会情况、获奖感受、个人工作和学习情况、今后想法等四个方面作了报告。在报告个人事迹时,他用四句话展开了讲述,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赶上一个好时代,进了一个好企业,有了一个好平台,没有理由不努力!”刚参加地铁施工时,发现自己是一个地铁“门外汉”。怎么办?学!半年内一定要掌握地铁施工工艺流程。白天跑现场,晚上翻教材、看图纸、查规范,不懂之处就请教领导、同事以及现场的工人师傅。《盾构施工技术》一书,翻阅了无数遍。由于没有在盾构队工作的经历,晚上挤时间下盾构隧道跟班学习,从盾构场地布置、下井组装始发、掘进出土、管片安装、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到盾构接收、拆解吊出……“整整4个月,我把一条隧道的盾构施工完整地跟了下来。”
——“只要你付出了汗水,地是永远不会亏人的!”2014年,我担任西安地铁四号线11标项目负责人,这是我第一次独立负责项目。这个标是两站两区间,线路全长不到5公里,却集中了全线近40%的重大风险, 其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技术要求最高的是双线长530米的富水饱和软黄土地质条件下浅埋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地下5米就见水,隧道顶部有5~8米厚的饱和软黄土,极易失稳、变形;更难的是隧道要下穿西安火车站正在运行的密密麻麻的股道、道岔以及蜘蛛网一样的线缆、信号杆和立柱等,每天约200对列车通过,每隔7分钟就有一趟,施工绝不能影响到列车的运行。这是世界上没有先例的“超级下穿”:股道单日沉降不得大于1.5毫米,地面单日沉降不得大于5毫米,累计沉降不得大于15毫米!……615个日日夜夜,大家克服了身体上的极度疲劳、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和思想上的超常压力;把“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行”。2018年2月5日上午10点58分,火车站暗挖隧道双线终于贯通。
——“永不止步,不断挑战自我也是创新!”我参与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是《西安黄土地层深基坑和盾构隧道关键技术研究》。经过100多次大小试验、60多次修改完善,掌握了黄土地层变化规律,形成了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我们创造了盾构单班掘进14环成洞21米、单日掘进27环成洞40.5米、单月掘进485环成洞727.5米的三项全国新纪录。2015年6月,以我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先后取得国家专利9项、省部级科研成果7项、管理创新成果4项,省部级工法及建设标准2项,培养青年技术骨干150余人,2018年工作室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心怀感恩,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幸福!”这些年来,我对工作倾注了百分百的热情,同样工作也给了我应有的回馈。我始终坚信:只有把个人深植于企业发展的沃土中,知恩感恩,才能走得稳,行得远。
梁西军的两位同事项目党支部书记李勇以《我眼中的全国劳模梁西军》、中铁一局线智能科技分公司副经理仇峰涛以《与全国劳模梁西军同志相处的那些日子》为题,从各自的角度报告了“另一个梁西军”。
中铁一局党委书记王新年在报告会上说,梁西军同志参加工作17年来,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过硬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德,克己奉公、忘我奉献的博大胸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埋头苦干、争创一流的工作激情。他的崇高品质,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深刻阐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了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在今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中铁一局集团公司马海民、梁西军两位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王新年说,集团公司成立70年来,已经产生了25位全国劳动模范,还两次创造同时产生两位全国劳模的佳绩。他们在中铁一局的改革发展工作中,不但创造了优异的成绩,而且表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些行业楷模和时代先锋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折射出企业乃至时代的光芒,他们的精神沉淀汇聚成为企业的文化长河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王新年要求,一是继续开展好学先进、赶先进活动。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广大职工群众,勉励广大职工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永恒风尚,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二是开展好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活动。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为实现“企强人富”的中铁一局梦、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三要开展好尊重劳模、关爱劳动者工作。落实好劳模政策,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关心好职工合法权益和广大职工对美好工作生活条件的需求,加强“幸福家园”建设,不断提升全体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