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新闻 润物细无声——中铁七局三公司“家文化”的故事(下)
2017-05-24 09:25:57来源:
分享到:

 

在西安市锦业二路上,有一个被两层彩钢房四面围起的4亩见方的院落,会议室、办公室、餐厅、宿舍四大区域明显可见;刻有“关爱小家共建大家报效国家”字样和“家文化”标识的大石头矗立在院落中的青青草坪边。“以企业为家庭、视员工为亲人”的家文化理念高悬房顶。会议室与办公室区域的夹道处“衣服晾晒区”蓝色牌子特别醒目,往里看“女性晾晒区”的牌子又将整个区域隔开。仅有四辆车位的车棚上贴着“开车莫喝酒,喝酒莫动车”的温馨提示。置身院落第一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家”。这是中铁七局三公司西安地铁六号线项目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融入并彰显着“家文化”。有希望有奔头甘愿奉献
  西安地铁六号线项目2016年开建,项目部现有职工57人,其中女职工16人。从项目部人员入驻的第一天起,项目就秉承“家文化”理念。在这里只要是家里能想到的事,都会为员工想到。在职工食堂,就餐桌椅整齐摆放,“清真餐桌”标识将就餐区域明显划分。项目部书记杨韶林说:“要想职工干得好,就得先让职工吃得好。”项目部里有6名职工是回民,为了能让这些职工吃上可口的饭菜,厨房专门为他们开设了“清真灶”。饭菜原料由职工采购把关,食谱是每个部门报上后经综合筛选确定下来的,顿顿不重样。
  走进办公区域,楼道里“温馨家园”板上贴满“项目是我们的家,维护要靠大家”“最近雨天多,大家记着收衣服”等各种留言和寄语。综合办公室罗通是个90后,参加工作刚刚一年多,他是这些留言的负责人,每周他都要查看留言,及时解决职工提出的意见。有一次,一名职工在留言里写着,“食堂打饭给我打得少,没吃饱,食堂却剩饭多,这样太浪费”。看到意见后,小罗向领导反映,之后项目部制定出打饭的原则“看人下菜”——根据每个职工的饮食习惯来打饭,吃得少的少打,爱吃的多打。这样以来,每次职工吃饭都其乐融融。
  视企业为家,把员工当亲人的“家文化”理念在这里润物细无声,项目部为员工宿舍统一配备了床上用品、安装了空调,建立了浴室、洗衣房、图书室,还为部分家在外地的职工家属专门收拾了两间“反探亲房”。
  项目财务部部长张芙蓉说:“我明年就要退休了,真心舍不得离开,项目处处为职工着想,让人感到温暖。小河没水大河干,只有把工作干好了,才能和企业实现双赢。”
  “油瓶子倒了有人扶”这是项目书记杨韶林对“家文化”在项目部最切身的感受。他说,大家都把项目部当做家,女职工主动给餐厅买花、墙上挂相框,让就餐时更有家的温馨,下班后职工随手关灯、关空调,跟在自家一样用心。“职工不用管,大家做事的自觉性都很高。”看到“家文化”在项目部的效果,杨韶林说,他偷偷地将“家文化”运用到父母现在开办的大饭店里,也收到了惊喜的效果。“‘家文化’让职工看到了希望,有奔头,愿意为单位奉献。”
  西安地铁六号线项目只是“家文化”建设中项目建设标准化的一个缩影。现在三公司在建项目40多个,每一个项目都是员工温馨的“家”。“家文化”筑牢后方温暖港湾
  “有事找洪旗”在咸阳市文林路中铁七局三公司老址,这里的职工及家属们对王洪旗赞不绝口。为落实三公司的“家文化”理念,全心全意为职工及家属服务,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难事、烦心事,2016年七局三公司员工爱心工作室暨“王洪旗爱心服务工作室”应运而生。喜欢助人为乐的三公司基地管理中心主任王洪旗成了工作室的主要负责人。
  工作室成员来自职工、退休职工及家属爱心志愿者。职工家庭婚丧嫁娶、接送站及学生上下学、调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等都是工作室的义务范畴。去年一名在海外项目部的职工父亲病危,职工很着急,要赶回来最快也得三天时间。于是给洪旗工作室打了电话。工作室人员迅速赶到,为老人穿衣服、看墓地,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当。三天后又到机场接这位职工回家,到家后看到一切都已安排好,除了伤心,职工更是感动。今年4月5日,一名退休工人送孙子上学,被汽车撞倒,由于子女都在项目工地,老人就给王洪旗打了电话,王洪旗放下手头工作立即赶到现场。他扶着老人去医院看病,处理事故。像这些事情还有很多……工作室成员义务开展工作的事感动着职工和家属们,很多人都主动加入,现在志愿者已经达到90多人。(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何志峰是一名退休职工,退休前是七局三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他是王洪旗工作室的一名爱心志愿者,今年初刚刚加入进来。谈起“家文化”他说,2008年他退休,那时候“家文化”才刚刚启动一年,当时并没有多少感受。退休后由于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像许多老人一样也成了“空巢家庭”,心里空落落的。看到爱心工作室把职工家里每一件事情都当大事去办,很感动。“家文化”的内涵就是要贴近职工,让人心更有依托。作为一名退休职工自己愿意加入进来,把“家文化”继续传承。
  根据要求,王洪旗工作室的志愿者们必须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他们用行动温暖着职工和家属的心。外单位的职工常常羡慕说:“三公司的职工能凝成一股绳,真是少见,真好!”三公司工会副主席安新宁说:“后方不稳,前方吃紧,细枝末节的小事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大事,给职工把小家的事解决好,职工没了后顾之忧才能在一线安心工作,企业才能更好发展。”
  几度春风化雨,硕果挂满枝头。在“家文化”培育下,如今企业家底厚实人丁兴旺:拥有900吨桥梁运架设备、盾构机等各类大中型机械726台(套),年生产能力60亿元以上。现有员工2400余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00余名,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495名,近300人取得了国家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项目遍布全国乃至非洲和南美洲。公司先后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工法及优秀QC成果奖60余项。2015年跻身“中国中铁三级施工企业20强”第四名。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等;连续获得三届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集体、陕西省和全国铁路模范职工之家、中国中铁项目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家文化”,如火箭的助推剂,给这家老国企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本报记者毛静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