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新闻 在困境中悄然崛起
2017-01-23 09:33:49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时值隆冬,汉江两岸,薄雾轻罩,空气寒冷而清新。
一大早,一辆从西安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开来的拉菜车已停在陕西三秦森工菌业有限公司洋县的大棚基地。公司办公室主任刘雪鸿与会计姚灵相互配合着将一筐筐新鲜的香菇装上车。
坐办公室的也来装车?面对记者的疑问,刘雪鸿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说:“临近年关,来拉货的车多,大家都忙,我们几个就把装车的活给承包了。”
该公司每天生产香菇5000—6000斤,且做到日产日销,有时还供不应求。心直口快的姚灵说:“看着香菇产销两旺,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长青林业局副局长容保军感慨地说:“前几年,这个大棚基地还是一片废墟,姚灵与公司的大多数职工都下岗在家。就是在森工企业新一轮改革中,在公司经理陈晓安的带领下,他们深化改革,艰苦创业,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在短短几年间,一举成为我省森工行业改革创业的龙头企业。”
从一穷二白到行业“巨头”,这家小森工企业是如何在困境中崛起的?抓住机遇在废墟上建起产业集群
陕西三秦森工菌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陕西省长青林业局菌种厂,1985年建厂,曾经也有过辉煌。但随着我省森工企业的转产和天保工程的实施,森工企业从伐木到护林,职工不断下岗分流,菌种厂也陷入困境,最终不得不承包给一名职工经营。“既要青山绿水,也要真金白银。”2014年,在我省森工企业新一轮改革中,长青林业局抓住省局提出的“产业发展年”机遇,决定对长青菌种厂进行改扩建。
当时,拥有菌类生产科研技术、时任长青林业局林业开发公司经理的陈晓安临危受命,负责产业开发启动工作。陈晓安告诉记者,在局领导找他谈话时,他曾一个人偷偷来到厂区,看到了满目的杂草、垃圾和破败不堪的厂房。仅有的一点大棚,基础设施落后,产量低下……眼前的情景让他顾虑重重,心生退意。
“食用菌被称为黄金产业,我们却守着金碗要饭吃。”想到局里还有那么多下岗职工,经过几天几夜思考,陈晓安于当年4月带领十几名下岗职工从汉中进驻到洋县,吃住在工地,除草、平整土地、建大棚,拆旧房盖新房、安装调试生产设备,经过5个月的艰苦创业,硬是在废墟上建起了一个管理规范、功能齐全的食用菌生产科研企业,并做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搞活机制
推动食用菌产业良性发展
经过艰苦创业,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集群已悄然崛起。正当他们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之时,资金短缺成了首要问题。钱从哪里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晓安认为要将产业做大做强,必须用改革的手段解决资金和后续发展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
“既能吸纳资金,又能让职工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混合所有制就是改革的一个方向。”为此,陈晓安建议局领导,应该出台一个关于体制改革的方案。经过调查研究和征求职工意见,长青林业局随后出台了《陕西三秦森工菌业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管理暂行办法》,仅一周时间,全局119名职工踊跃出资入股,入股资金达到133.9万元,占到股本的44.6%。
手捧职工的“血汗钱”,陈晓安一班人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快了产业发展的科学布局。又经过两年时间的创新实干、持续发力,他们建成了食用菌栽培大棚98个,陆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60余台(套),建成了自动化的拌料装袋、消毒灭菌、无菌接种、菌种培育及食用菌制种、栽培、加工系列现代化生产线。同时,蛹虫草、杏鲍菇、猴头菇和地栽木耳等产品形成全年循环生产。2016年生产各类菌种菌包100万袋,采收鲜菇180万斤,实现年产值1800万元,不但安置了20名下岗职工重新上岗,而且每年吸收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次,为农民增收200余万元。
持续创新
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强力支撑
“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羊肚”是指羊肚菌,因状如羊肚而得名,被称为“菌类软黄金”,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目前,国内只有个别企业掌握了它的人工栽培技术,其市场一斤干品的售价在800-900元之间。
站在10亩羊肚菌试验田旁,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用来负责技术栽培的硕士研究生丁健告诉记者:“我们这茬羊肚菌到今春上市时,一亩地的收入就在1.6-1.8万元之间,实现大面积栽培后,其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陈晓安告诉记者,丁健和另一名大学生,是在林业系统人员“只进不出”的背景下,长青林业局专门为企业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除羊肚菌外,近几年,该公司先后成功研制栽培了蛹虫草、灰树花、大球盖菇等新品。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将食用菌栽培技术从陕南引向陕北的富县、延长等地,为森工企业走向全省提供了技术支撑,产业示范引领作用日趋明显。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又是全方位的。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他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涉及企业党建、行政、供销、安全生产、费用包干等46项制度,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他们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周边3个合作社110户种植户签订了联营协议,综合产值达5000多万元,形成了“和谐共赢”的发展态势。
在科技、制度、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持续创新,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站在沉寂了十几年的长青林业局原刨花板厂大门前,记者看到施工人员忙忙活活,设备出出进进。他们正在抓紧时间一边对老厂房进行加固装修、拆除危房和围墙;一边清除杂草,整理场地,准备扩大生产规模。陈晓安满怀信心地说:“一个生产工艺更加先进、管理流程更加规范、质量标准更加严格,年产各类菌种菌包700万袋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区将于今年上半年建成,届时公司将再安排一批下岗职工再就业,还将有效带动全省森工行业食用菌产业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进而辐射到陕北地区,加快省内南菇北移战略布局的实施步伐,全力打造全省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
仅仅三年时间,陕西三秦森工菌业有限公司依靠改革创新创业,就从濒临瘫痪步入勃勃生机的新天地,先后获得了全省“林业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也成为目前省森管局确定的全省林下产业发展龙头企业。
长青林业局局长屈兴奎说:“我们企业从一无所有到今天的良好发展态势,得益于省厅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森工行业的继续深化改革,也得益于以陈晓安为首的产业带头人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他们为全省森工企业,如何在困境中改革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本报记者 阎冬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