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曼谷6月30日电 (记者孙广勇)6月2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代表处、湄公学院以视频方式举办“科技抗疫:中国经验和次区域共同应对”项目成果发布会。来自湄公学院成员国政府、学界、媒体、医疗机构等代表线上与会,研讨分享科技抗疫经验和实践,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抗疫合作和疫后重建。
中国常驻ESCAP代表柯友生表示,中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成果,离不开科技的强大支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第一时间分离出病毒毒株,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第一时间开展疫苗研发。中国还将人工智能、大数据、5G、无人机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同时,中国大力推进抗疫合作,向各国提供抗疫物资,捐赠疫苗,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与会各方积极分享本国抗疫实践,高度评价中国抗疫成果和国际抗疫合作举措。湄公学院院长素立言表示,科技抗疫是次区域抗疫合作重要领域,此次项目促进了中国与次区域国家信息共享,将为次区域国家抗疫提供助力,同时展现了中方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促进地区发展的善意和坚定承诺。
与会各方认为,疫情远未结束,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次区域国家应共同努力,协力同心应对挑战,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各方应充分发挥新技术、数字工具等作用,加强技术研发和投入,运用科技力量提升抗疫成效,推动次区域早日摆脱疫情困境,实现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老挝公共卫生部高级顾问丰塔表示,湄公河次区域六国是“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友好邻邦,在疫情期间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中方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框架下设立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同各国加强信息交流并派出医疗专家组,向湄公河国家提供疫苗。中国的帮助是及时和宝贵的,患难见真情。”
项目研究报告建议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稳步推进科技抗疫,当前阶段可重点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重视科技产品研发和产业培育,实现技术本土化,提升政府和民众运用科技应对疫情的普遍意识。同时各国政府应积极运用新技术改善民众福祉,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疫后重建。
泰国民主党秘书长、农业与合作社部部长查棱猜表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是中国和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有力促进了流域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各国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对疫情考验,六国加强合作,将有助于加快建设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为本地区疫后复苏和发展繁荣提供新动力。
湄公学院为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国包括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次区域六国,致力于推动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于2020年资助湄公学院开展科技抗疫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将帮助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更好地运用科技防控疫情。
责任编辑:宁黛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