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黑釉塔式盖罐
1994年,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南端的耀州窑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它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集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标本陈列、模拟古代制瓷工艺演示于一体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馆内收藏耀州窑各历史时期珍贵文物50多万件(片)。耀瓷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而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
耀州窑博物馆中最耀眼的宝物——唐代黑釉塔式盖罐,由盖、罐和底座三部分组成。盖呈圆圈形上升的七级尖塔状;罐为圆腹,下部渐收,堆贴一周模制的仰莲瓣纹;底座呈八角双层台座,上层堆塑有佛、瑞鸟,下层塑有力士和兽首。塔式罐的造型巧妙的将尖、圆、方三种形体有机组合在一起。罐盖呈圆圈形逐层递减的相轮式塔刹状,高耸的塔尖给人以直冲云霄的感觉。塔尖上栩栩如生的小猴,不仅给整体造型注入了生机和灵气,而且也使造型和装饰富有浪漫色彩。
1972年,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村民在挖红薯窑时偶然发现了一座唐墓,在众多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这件被称为国之瑰宝的黑釉塔式盖罐。塔式罐是具有佛教特征的一种特殊罐式,流行于唐代。此件黑釉塔式盖罐高51.5厘米,罐盖形制独特,尺寸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共有7层,正是中国人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七级浮屠”。盖罐整体造型似印度的单层佛塔,器物多处装饰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造型分析,明显带有佛教文化色彩,呈七级塔刹建筑形状罐盖,浑圆饱满的罐腹。模仿佛塔须弥座的底座。器表的装饰如佛像、力士、瑞鸟、兽首、莲瓣均与佛教有关,这充分说明唐代塔式罐受佛教影响很大,是具有典型印度风格的宗教器物。
据推断,盖罐是当时存放佛家高僧的灵骨或舍利的高级葬具。令人遗憾的是,发现盖罐的过程中没有文物工作者在场,当地村民擅自对它进行了清洗,罐中是否保存有舍利或骨灰已不得而知。
黑釉塔式盖罐的罐盖、罐腹和底座采用分段制作,罐盖、罐腹分别拉坯成型,底座则是手工制成,成型之后把它们连接在一起。从顶部中心圆点到罐盖和罐腹的曲线,再从曲线到底座的直线,圆点、曲线和直线结合在一起。这样复杂的造型要求工匠对重心的掌握非常严格,如果有丝毫偏差,在入窑烧制时罐体就可能倾斜甚至倒塌,这也显示出唐代匠师高超的制瓷技艺。盖罐运用了捏塑、堆贴、模印、镂空、刻画等多种装饰手法,装饰纹样包括人物、动物、植物等内容,数量多达20多种,是唐代陶瓷工艺与佛教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
黑釉塔式盖罐的出土,让我们发现了耀州窑的神奇技术,同时耀州窑也是当年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它的发现,见证了耀州窑从创烧到衰落的八百余年历史,再现了“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雷焕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