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机器人梦”,古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2021-10-12 11:14:0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多数人认为机器人是现代工业革命的产物,其实人类对机器人的迷思与追求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就研制了各种自动机械的物体,是现代机器人的鼻祖。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

  西周时期,中国的能工巧匠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中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据《列子·汤问》记载:周王朝的第五位帝王周穆王,姓姬名满,他在西巡途中遇到一位叫偃师的能工巧匠来“献宝”,他带着一个“人”见穆王,其行走俯仰和真人一样。摇它的脑袋,便唱出符合乐律的歌曲;捧它的手,便跳起符合节拍的舞蹈。穆王将宫内嫔妃召来一起观看,等表演结束时,“伶人”向左右嫔妃挤眉弄眼惹怒穆王。偃师挥剑将“伶人”斩断,原来这是用皮革、木料、胶漆等东西制成的“机器人”。

  到了春秋后期,木匠鲁班在机械制造方面更是“有一套”。鲁班手艺精湛,常被请去修桥盖楼,建寺造塔,一般小工程还好,十天半月就回家了,可遇到大的工程,要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回家。据《墨经》记载,他在闲暇时根据天上飞鸟的特征,制造了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这种“机关鸟”叫木鸢,也是风筝的“雏形”。

  此外,东汉的张衡、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马钧、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等都建造了一些我国历史上令人叹为观止的自动机械装置。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先贤的杰出智慧,也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擅长使用自动机械来解放生产力。

  三国时期的发明家马钧曾用木材制成原动机,以水作动力,带动木质机器人,使之能做击鼓吹箫、抛剑、攀绳倒立等动作。西晋时傅玄著的《傅子》记载了此事:当魏明帝曹睿前来观看时,木偶们有的击鼓,有的吹箫,有的跳舞,有的耍剑,有的骑马,有的翻滚,有的抛球,有的叠罗汉,有的在绳索上倒立,做出各种惊险动作,这就是有关史料中提到的“百戏机器人”。而蜀国丞相诸葛亮制造出的“木牛流马”,应用于运送军粮,支援前方战争,也是创造性的发明。可见,中国当时的机器人技术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此类自动装置不胜枚举,虽然不能与当今的机器人相比,专家认为,他们却是人类在机器人领域的初步探索成果,在世界科技史上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唐人记录奇妙机械踪影

  机器人满足了人们对超能力的幻想,古人对机器人的想象一刻也没有停止。隋唐时期是古代“机器人”的大发展时代,各种奇巧的机器装置纷纷登台亮相。在唐人的笔记如《朝野佥载》《酉阳杂俎》《独异志》等书中,我们仍可发现不少机器人的踪影。

  隋炀帝时,有位叫黄衮的人擅于制造先进机器。据《太平广记》记载:黄衮用木头制成了7艘8尺长的小船,每条船上站5个2尺多高的木质机器人,这种小船放在皇家园林里曲水流觞的专道里,供隋炀帝和权贵们饮酒取乐。活动开始,小船绕“曲水”缓缓而行,有一个“机器人”在船头撑篙,另外两个在船中间划桨,船上的一个端着酒杯,另一个捧着酒钵。小船每到一个廊下即泊住,端酒的机器人把酒杯递给岸上人,人们饮毕还杯,它又赶紧接住,并转身向捧酒钵的机器人要过木勺添满酒杯,再到另一个廊下,继续传递。

  唐代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广泛,唐朝时期郴州长官王琚的发明还用于生产实践。王琚喜欢钓鱼,他用木头做水獭,然后将水獭沉入河中。每当水獭抓到一条鱼时,它就会自动浮出河水返回。王琚因此毫不费力地抓了许多鱼。木獭捉鱼的奥妙在哪里呢?原来,王琚在木头水獭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机械的部件,用石头坠着它沉入水中。只要鱼咬鱼饵,水獭嘴里的机关就会触发,从而咬住鱼。石头也会掉下来,水獭自然会从河里升起。

  和现代人工智能相比,古代机器装置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许多都有自己的动力来源。专家分析,今天可知的我国古代“机器人”的动力来源主要有弹力和水力等。可见,古人同样用自己的智慧来构建自己的“机器人梦”。

  古代创造梦想再延续

  宋代以后,能工巧匠们又研发了不少固定程序的机器装置,应用于计时和日常生活。

  据《新元史》记载:元代郭守敬制造的可照明、计时的灯漏,极为新奇巧妙,结构设计非常复杂。它的工作原理属漏水计时,而造型似宫灯,放置于皇宫的大明殿,所以称之为大明殿灯漏。古文献记载:灯漏高一丈七尺(约5.4米),它的框架用金制作,上部有弯曲的梁,梁的中间是一颗云珠,云珠二侧有象征日月的球体,日在左,月在右,云珠之下再悬有一颗珠子。曲梁的两端各装有龙头,龙的嘴能张合,龙的眼珠能转动,用这样的动作显示灯漏内的水流是快了还是慢了。

  据悉,郭守敬是在研究了北宋苏颂水运仪象台后,去除了天象部分,保存了计时部分。大明殿灯漏也是中国第一个独立于天文仪器的钟表,在中国钟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明实录》也记载了明代司天监所制造的水晶刻漏,上有两个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是一件制作精巧的自鸣钟。可惜的是,这个刻漏被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是“奇技淫巧”下令击碎。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古人的“机器人梦”变得日益遥远。

  不可否认,我国古代的机械水平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实际上,每一件发明创造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人类无限的创造力。□刘永加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