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清华毕业重考清华第一天就“考崩”,该读懂些什么?
2024-06-26 15:13:53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字体:【

  太多的事实都已经说明兴趣对于专业、职业的重要性。

  ▲重新参加高考的清华大学毕业生李龙发布视频称自己这次语文“考崩了”。图/社交平台视频截图

  文| 熊丙奇

  “对不起各位,作文没写够800字,语文考崩了。”

  6月7日,2024年高考第一天,因准备再考清华而走进考场的35岁清华大学毕业生李龙,发布视频称自己语文没考好。

  据报道,2008年,黑龙江考生李龙以695分考入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实验班,彼时因家庭原因放弃学医。毕业后,李龙顺利留在北京工作,如今35岁的他决定重回高考考场,圆自己的医生梦,并计划再次报考清华大学。

  引发关注后,有人支持李龙为梦想而再上高考考场,也有人质疑这是浪费高等教育资源,学医毕业当上医生,都40多岁了,有多少医院会招聘他?

  高考第一天,语文就“考崩了”,李龙很可能难以实现其再考清华的预期。但要从医,也不必只盯着清华,要是能考出不错的成绩,还有其他医学院校可选择。

  对李龙的选择,社会舆论也应尊重。虽然35岁再次高考,准备一圆从医梦,难度不小,但也是一次自我挑战。

  大龄考生,甚至五六十岁的人参加高考,都并非新鲜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加上老龄化社会背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龄考生进入高考考场,进入大学提升自己,并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而李龙清华毕业10多年后再次高考“圆梦”的经历,也再次告诉考生和家长,选择大学和专业,兴趣仍然是最重要因素。

  今年,参加过15次高考的“考霸”唐尚珺也再次进入了高考考场,而今已不再“非上清华不可”。1988年出生的唐尚珺,比李龙还大一岁,就算今年他能考上大学,本科毕业也40岁了。

  也有人认为,李龙再次参加高考,意味着此前求学以及职业发展的“失败”。这其实也需要理性看待。

  据李龙陈述,自己当年是因家庭原因而放弃从医,现在是想重圆从医梦。事实上,不少人在选择大学、专业、职业时,都会不同程度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另据介绍,李龙从清华毕业后,从事了教培行业,这也可能是其再次高考的一方面原因。因为,教培行业受到“双减”影响,一些从业者可能需要转型作出新的职业与事业发展规划。

  这也启示其他考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家庭环境固然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更多还是要从自身兴趣与长远发展出发。如果所选专业自己不感兴趣,不仅难以学好,同时也会影响到未来的职业与事业发展。

  不论是大学中途退学重新高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还是大学毕业后再次高考“圆梦”,太多的事实都已经说明兴趣对于专业、职业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要价不菲的“网红名师”就不断给考生和家长灌输,填报志愿不要考虑兴趣,“兴趣不能当饭吃”,要报考“好就业”的热门专业,尤其是普通家庭学生,更不能“由着性子”“按兴趣”选择大学和专业。

  这些并无新意的说辞,却被很多家长认为是为普通家庭着想,“接地气”。要知道,如果没有对专业的起码兴趣,一味从功利角度选择大学与专业,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多年以后从头再来,付出的也是人生成本,甚至也有可能“崩了”。

  高考填报志愿,也不宜夸大家庭因素,不必过度强调未来就业中的“人脉”“关系”作用。对贫困家庭来说,除了不太适合报考收费较高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民办高校外,一般公办普通本科院校都可以考虑。

  当代职场,能力第一。刻意夸大家庭因素对选择专业和求职的影响,这其实是在局限普通家庭学生的选择,本质上也是一种“固化思维”。

  从2014年起,我国就启动了新高考改革,扩大了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学科,这也强调了基础教育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

  然而,如今10年时间过去,仍有不少家长只关注分数,无视学生的兴趣,更不尊重其兴趣,这无疑是短视的。基于兴趣,从长远发展角度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才能实现一个人的更好成长、成才。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