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神木官碱局拾遗
2023-11-28 10:34:1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神木碱厂应运而生。

神木向来贫瘠,本不出碱,因与内蒙古接壤,蒙地富产碱土,其人不善挖取,又不能煎熬,挖熬、运贩从来皆系神木人承办。嘉庆十六年(1811)《奏请弛陕西榆林府采碱之禁以裕边民生计事》载:“查榆林府属之神木县界连口外鄂尔多斯,地方向来产有碱土,通商转运内地,贫民肩挑背负,藉资糊口。”认为“因阻于功令,蒙民无从售卖,汉民不敢挑挖,是货委于地”,请求放开采碱之禁以裕边民生计。

神木碱土主要来源于两处湖泊,一处为察哈淖儿,即大淖,前后面积纵三十余里,横十余里;一处为阿肯淖儿,即小淖,面积约五方里。察哈淖儿碱土性刚,阿肯淖儿碱土性柔且多盐质,夏秋水多,碱没于水。至冬北风大起,水涸而碱生,或四五寸,或七八寸,或尺余不等,或一年一出,或数年一出。一年所出之土,数年用之不尽,加之工艺上改良进步、精益求精,成为边外的一大利源。熬碱时须以察哈淖儿碱七成、阿肯淖儿碱三成,如只用察哈淖儿碱熬制,则色暗而易烈;如只用阿肯淖儿碱熬制,则味咸而易飞,配合熬煮方可色味俱佳。先将碱化而为水,去净沙土,入釜上煮。待水汽尽,移入范中成锭,每锭八十五斤左右。碱土上者,每斗可熬二十五斤,劣者不过十五六斤,成锭后运至县城及高家堡销售,后被直隶、山西、河南等地商人购买,销路畅旺。道光《神木县志》载:“第各省俱出碱,而质性高深无逾斯地,此番碱之所以驰名也。”《神木乡土志》载:“神木碱产于神木边外,质性高洁,他省所产之碱均远逊焉。红碱适于染色洗涤等工作,白碱为制造面食掺用之品。白碱设官局开办,销路颇畅。”

清代中叶,高家堡商人韩世恭等在瑶镇设厂,自内蒙古札萨克旗拉取碱土,溶解后取水熬煮,制成碱锭,行销各地,谓之“番碱”。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省拨开办银三万两,委派委员在瑶镇芦草沟创修房屋,购置用器及原料,当年秋开始熬碱。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冬开放大淖,采取碱土。后逢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西安,一路支应浩繁。陕西为筹措这笔开支,派四川籍官僚张秋萍来县,将瑶镇碱厂收归官办,取名神木官碱局,声言投资白银十万两,招工二百余人。“民国”十六年(1927)国民军八十六师师长井岳秀趁碱厂资金困难,投资入股,改官办为官商合办,由官商两方各委推经理一人主持,实际由他一人包揽。井岳秀接办以来,严加整顿,产量日益增加,营业颇有蒸蒸日上之势,每天销售两万余锭之多,因质地精细,高价卖于天津造胰各厂。民国二十一年(1932)所租巴彦淖碱土一百万斤,除民国二十二年(1933)所运回十余万斤外下余八十余万斤,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间陆续运回,后于本年二月间与鄂套旗属察哈淖儿天成鸿记租定碱土五十二万斤,租银四百元,碱土陆续发回。民国二十五年(1936)井岳秀暴死之后,碱厂复如旧态。民国二十九年(1940)陕西省企业公司接办,改名陕西省企业公司神木碱厂,实行官商合办。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月,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修正了《公商合办章程》。此时腐败之风更盛,产品质量低劣,销路滞塞,碱厂一蹶不振,终致倒闭。

注资方面,民国十年(1921)为两万元,民国十九年(1930)为三万元,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二百万元,民国三十四年(1945)商股退出后,厂家除固定资本外(房产、家具等),仅有活动资金数十万元。

民国二十九年(1940),高家堡商人刘大荣、杭万礼、寇瑞生于红碱淖畔马莲河村合资兴办的“三盛长”碱坊。他们注重产品质量,销路畅通,生意兴隆。1949年,人民政府与“三盛长”碱坊协商,将其改为公私合营陕北榆神碱厂,直属榆林专区,并将原神木官碱局财产合并其内。

神木官碱局成立后命运多舛,屡遭匪患。民国二年(1913),遭匪抢劫,损失款一万余两。民国四年(1915)五月,套匪芦占奎作乱,将实木房厂用具劫焚一空。民国五年(1916)重盖房屋,补修家居,又行熬制。民国六年(1917)芦匪又至,将芦草沟房屋用具损毁过半。民国十三年(1924)腊月某日晚,土匪三四十名,各持枪械,一拥进局。局内人员越墙逃走,匪徒恣意掳掠,银钱、衣物多被抢去。本地驻军得报告后派兵往捕,匪已远去。后由驻军下令四下搜捕,拿获匪犯四名,审讯得实,依法惩办。

神木碱厂历经风风雨雨,由盛及衰,是大环境使然,更因为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导致原料昂贵产品滞销,因为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经验缺乏等,注定无法摆脱逐渐萧条的厄运,在步履维艰中迷失前行航向,又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但它毕竟跨越了峥嵘变幻岁月,播撒了实业救国思想,开启了民族工业先河,唤醒了中华自强之梦,成为神木近现代工业的缩影。

旧迹依然可循,向人们述说兴衰过往。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先辈们胸怀四海矢志求索,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精神将长久地光耀麟州大地,激励千秋万代。□曹斌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