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在写作。
1952年9月,柳青以中共长安县委副书记身份到皇甫工作;1953年秋,因故辞去所兼职务,集中精力指导皇甫村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深入生活搞好创作,走出了一条中国作家的创作路子。到1966年9月被迫离开皇甫村,他在皇甫扎根了14年之久,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很多贡献。皇甫人民永远怀念他。
培养农村骨干,引导皇甫村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柳青初到皇甫,长安土改刚刚结束,县委正引导农民办互助组。皇甫一下成立了四个互助组。柳青逐一考察了四个组长及人员构成,他发现这些组的共同特点是,组长精明,组员心齐,牲口农具齐全,种庄稼把式多。但有些村民经济实力不足,劳动力差,想进互助组进不了。于是,柳青把郭跃文、刘远峰、王茂胜、
宋志昌四位组长叫到一块商讨,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是党领导村民的必由之路,不能和旧社会一样搞贫富不均。这次谈话后,四个互助组很快各自从十几户扩大到四十多户。
但互助组田块分散难耕作,生产资料难分配,报酬问题也越来越多。1954年春,柳青又发现蛤蟆滩的王家斌是个人才,就指导王家斌把两个互助组合成初级社。在上级领导下,1955年,初级社又升为高级社,王家斌任社长,郭远文、刘远峰任副社长。皇甫村民的创业史就由此进入了波澜壮阔的新时期。
深入生活反映生活搞好创作
生活是创作的生命线,柳青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很具体,如爱看人吵架打架而不劝架。胜利社二队老弟兄两个在麦场打起来了,他们八十岁的老母亲打了老大一巴掌说:“你不嫌羞,这么大了还和你弟打架!”其实他弟也六十多岁了,就那么一巴掌一句话,问题就解决了,柳青给人说:“这个老婆子真厉害。”有一次胜利社五队罗茂聪弟兄两个分家,老头子割了二斤肉,打了一斤散酒,炒了四个菜,晚上请了两个中间人谈分家。一个中间人中途上茅房,发现墙外有动静,几人出去一看,是柳青趴在墙头看。其中一位中间人笑着说:“柳书记想把咱们写到他的书上呢!”
柳青常常站在农村的老碗会(即吃饭时大伙端着老碗蹲在村头场院)上,听大家说是非、议朝政、评干部。他爱下棋,水平很一般,但嘴不饶人。他还经常推个旧自行车,跟着人们上王曲集市,在集市上东张西望,逢啥都问。
有一次社里开大会,柳青老远听到会场不时传出阵阵笑声。他扒在窗户上一看,原来是这些平常道貌岸然的大队干部在说黄段子。他嘴里骂着“狗东西”,却又带着笑脸进会场。柳青爱凑热闹,谁家盖房立木,过红白喜事他都要去。柳青敬重一心一意干事的人,不仅找他们座谈,了解这些人的内心世界,还经常鼓励他们为大家多干事、干实事,可以说,梁生宝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柳青根据这些人的优良品性塑造出来的。
由于生活基础深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的《创业史》及一些短篇小说出版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河北作家浩然来皇甫说:“没有柳青的《创业史》就没有我的《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四川作家陈残云来皇甫后说:“柳青是我的学习榜样。”陕西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都多次来皇甫取经。当时掀起的“柳青热”影响了几代作家,至今不衰。
节俭过日子
柳青在饮食上只有一个爱好,就是爱吃鸡,除此之外和大家一样,每顿都是家常便饭。在皇甫生活了十四年,经济上与任何人不来往,不向别人借钱,也从不借给别人钱,本着亲兄弟明算账的原则和他人相处。
五十年代,柳青夫妇孩子多,夫人马葳忙于工作,娃缺奶吃,他让人从陕北买回一只奶羊,几个孩子吃着羊奶相继长大了,也先后送到西安读书。一天,柳青把胜利社社长王家斌叫到家里,让他帮忙把羊卖了。王家斌说:“柳书记,把羊卖给我吧,我的二女子小,缺奶吃。”王家斌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想,在皇甫属咱俩关系最好,羊你不白送我,至少也少要点钱。不料柳青说:“明儿个王曲正好有集,咱们上集给羊标个价,可别说我多向你要钱了。”第二天,柳青拉着羊,王家斌后面跟着,他们先在羊市上转悠,然后请了一位“牙家”(即评估师)说好价,才把羊交给王家斌。两人一起回到王家斌家,王付过羊钱后,柳青还没走的意思。王家斌说:“柳书记,看来你和羊感情很深,你请坐,吃罢中午饭再走,和羊多待一会儿。”柳青说:“我不是和羊有感情,而是我只是把羊卖给你了,但把羊缰绳没卖给你,请你把缰绳解下来给我。”
柳青家院子里有一棵苹果树,深秋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经常去柳青家开会的村干部看到,直流口水。一次开会时,副大队长郭远文说:“柳书记,你院子的苹果长得那么好,让大家也尝尝鲜呗。”柳青笑着说:“好。”开完会,柳青出去了,一会儿端着一盘苹果来了。大家一看盘子里放着两个苹果,每个苹果被切成四牙子,每人一牙。吃完后,大家连声说:“好吃,好吃。”
还有一次,柳青的邻居知道他爱吃鸡,拿来一只鸡想卖给他。柳青左手提着两个鸡翅膀,右手在鸡翅膀下和后脚周围捏来捏去,十多分钟后,柳青说:“你想卖多少钱?”邻居说:“三块。”
“我给你两块。”
“两块捌,我让个步。”
“两块。”
“两块五,卖不?最多我给你两块二。”
“这是我家最肥的公鸡,不是急需钱,我还不卖。”
“两块三,一口价,你不卖,咱就不说了。”
最终生意不成,不欢而散。
柳青的日子过得如此节俭,但给集体花钱却毫不吝惜。
1958年7月初,暴雨使皇甫五队大面积坍塌,造成该队71人死亡,生产队饲养室牲口全被压死。柳青从自己积攒的工资中拿出一千元资助该队。该队用这些钱买了五匹骡马,一年内,下了二十多个骡驹,一下子解决了该队耕作上的困难。
1959年,柳青的《创业史》出版了,稿费16075元。得到这个消息,他哥从陕北赶来,让柳青给他些钱,以缓解生活困难。柳青说:“稿费是人民给的,我要把他全部还给人民。”后来,马葳从皇甫三队队长郭世正处借了二百元,给了柳青的哥哥。而柳青稿费一分不留全部交给了王曲区委,让区上办了卫生院。1959年,为了方便生产,柳青建议皇甫各队把饲养室搬到塬上,部分搬迁费用由他出。经过这些事,村民都知道柳青是个大公无私的人。
此后十年,柳青失去了妻子马葳这唯一的精神寄托,生活上也无人照料,身体每况愈下,由肺炎发展到肺气肿,再到“肺心病”,尽管如此,他还抱病坚持写作《创业史》第二部。
1978年6月13日,柳青同志在北京去世。遗言说:“皇甫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死后把我的骨灰安葬在皇甫塬上。”
柳青在皇甫人民的心中永远是一个头戴瓜皮帽,身穿对门襟上衣,手拿长杆旱烟袋,圆圆的脸上时常笑容可掬的美好形象。柳青同志永远活在皇甫人民心中。 □郭顺奋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