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会 > 工会人物 在精品工程中培养高技能人才 ——一个项目部工会主席的创新工作室及其年轻团队小记
2024-01-09 09:20:09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今年元旦期间,在万家团聚、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西咸新区凤栖路的排水干管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现场,建设者正在加紧施工。10米多深的方形基坑内,直径超过3米的大型管道在泥水平衡式机械顶管的作用下,每天以10米的速度匀速向前……

“赶在春节前,主体管网全线贯通后,将彻底解决本地区雨污水排放的问题。令我欣慰的是,通过这个工程的历练,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地下管网专业施工队伍更加成熟,一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该项目部工会主席、高旭君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高旭君说。

不让一个同伴掉队

2021年秋天,生活在西咸新区凤栖路沿线的教师张迪记忆深刻,持续的连阴雨,导致道路沿线雨水横流、污水倒溢、泥泞不堪,严重影响出行。

因地下管网老化,一下雨“凤栖路变成凤栖湖”的内涝成了城市管理者的“心病”和沿线居民的烦恼。西咸新区决定建设一个可以有效提高雨污水汇集、处理及排放能力,符合现代城市要求的雨污水地下管网“百年工程”。

经过竞标,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举中标。该公司劳动模范,曾担任过多个项目技术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的高旭君被选为项目书记、工会主席。

高旭君认为:“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最大特点就是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一定要把技术创新放在项目管理和施工的重要地位,且不能让一个同伴掉队。”于是,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团队组建起来的同时,高旭君创新工作室的牌子也挂了出去。

在创新工作室的旗帜下,围绕“卡脖子”技术,高旭君带领大家“下场作战”。

在实践中,高旭君发现,这支队伍年轻有活力,但经验不足、综合技术水平提升空间较大。针对项目5年内毕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21人、占比38%的实际,他在业务上进行“一帮一”培训、通过“师带徒”手把手地传授……

来自贵州毕节的林文跃性格腼腆,不好意思与大家主动交流技术业务。高旭君多次主动找他谈话,分享自己在中国浩远集团安哥拉莫桑梅德斯铁路大修项目部的经验,在施工中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林文跃逐步成长为项目技术骨干。

如今,该创新工作室共有10名成员,设有专门的创新资金,配有用于技术研究的软硬件设施,每季度开展集中攻关活动1-2次,人人都参与到技术创新上,实打实帮助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

打造一个创新团队

地下管网施工一般基坑较深,保障工人施工作业上下基坑安全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雨后爬梯,因湿滑容易发生摔伤危险。对此,项目总工程师郭凯组织创新工作室成员展开技术攻关,在现有基坑爬梯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形成专利成果《一种深基坑爬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爬梯外侧的防护架不具备防水功能的难题。

这是以创新工作室推动解决工程施工中实际问题的一个缩影。

现代城市地下管网工程施工,对自动化要求高,专业技术强,致力打造一个创新团队,以新方案、新专利、新技术的探索应用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022年末,他们在施工中发现凤栖路周边排水干管工程多个顶管管道进出口出现透水现象,现场采取多种方案仍不能妥善解决。高旭君立即组织精兵强将进行技术攻关,定期召开技术攻关会,对现有的顶管进出口止水装置反复优化实验。经过深研细究,大家发现可以在顶管进出口止水装置中安装可充气封闭件,安装好后可向其内部注入气体,使其膨胀后进而于管道外壁之间的接触会更加紧凑,对泥水的阻隔效果特别好。现场实施后,攻破透水难题,并成功申请专利《一种顶管进出口止水装置》。

目前,该项目创新团队完成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工法1篇;组织编制并完成审批施组及策划类文件6份、施工方案24份,取得国家级QC成果3项,省部级13项,发掘技术创效点19项,推广应用新技术9项。

成就一个温暖团队

近日,中建交通集团西北公司在该项目部举办“建证十年,奋勇向前”元旦趣玩活动,设置了“一圈到底”“纵横天下”“桌上冰壶”“你演我猜”等活动,还为员工送上新春纪念品,在细节中温暖大家。

“外界的固有印象是项目一线的生活枯燥乏味,但我们项目部并非如此,各级工会用项目文化建设紧紧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在各种活动中让员工处处感受到被关爱,成就了一个温暖的团队。”该项目部副总经理王金龙告诉记者。

施工期间,项目工会积极开展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建设,开展“义诊进工地”“安全知识竞赛”“春日踏青”“行为安全之星表彰”等20余项文体活动。同时,以安全质量、工期进度、科技创新、管理创效、项目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竞赛评比,邀请专家开展职业病防治、消防、应急演练等多场专题讲座。

目前,该项目创新工作室的QC成果《降低顶管施工对原地面的影响率》《提高聚氨酯碎石路基一次合格率》分别获评中施企协国家级Ⅱ类成果和三等奖,QC成果《降低大管径顶管逆作井施工成本》获国家级三等奖等诸多荣誉。

“在这个项目,个人的提升锻炼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是专业技术知识、现场施工能力,还包括性格、心态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十分强烈。”该项目部工会宣传委员吴昊说。

截至目前,该项目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其中进入公司后备人才库的7人,3人被任命为项目部部门经理,培养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1名、助理工程师2名,不仅高质量按时间节点推进工程进度,而且实现了“干一个精品工程,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育任务。□本报记者  阎瑞先  通讯员  祝盼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