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双河村,河道两岸花丛中飞舞的蜂群正忙着采蜜。双河村三组养蜂人徐吉平格外开心,他逢人就说:“在县总工会的帮扶下,我今年又增加了10箱蜂,相信来年肯定会有一个好收成。”
在双河村,像徐吉平一样靠养蜂过上“甜蜜生活”的蜂农达到88户,养蜂1330多箱,要按现在的价每公斤蜂蜜60元计算,今年全村仅养蜂一次性收入达到90多万元不成问题。
双河村地处县城西南边陲,境内生态环境优美、四季繁花漫野,蜜源植物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蜜库”,是中蜂养殖的理想之地。近年来,双河村在镇安县总工会的精准帮扶下,群众依靠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将天然生态环境优势与养蜂产业发展相结合,既守住了青水绿山,又能坐地生财,创造了大山深处蜂蜜产业发展的致富传奇。
徐吉平是当地有名的中华蜂养殖大户,去年他家养了45箱中华蜂,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以前养土蜂一年收入只有一千多元。现在技术提高了,在大流蜜期十到十五天就能取一次蜜,去年的收入近三万元。”徐吉平高兴地说。
近年来,帮扶该村的镇安县总工会根据村情实际,将中华蜂养殖产业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从技术和资金上入手,扶持贫困户发展养蜂产业。
据县总工会驻双河第一书记、副主席孙小翔介绍,为了推进全村中蜂产业快速发展,双河村“两委”将辖区阴河两岸10公里以外的所有山地林区划定为全村中华蜜蜂保护区,对本土蜜粉源植物进行保护,提出了构建中蜂产业和蜂蜜绿色产品基地为一体的“天然蜜库”战略构想。自去年以来,镇安县总工会又投资70万元,调进拐枣树苗6.85万棵,在双河村建成拐枣示范园2100亩。拐枣园的建成可实现年产值105.4万元,让全村157户贫困户538人年人均增收1900元。同时,拐枣树花还能让全村1330多箱小蜜蜂采花酿蜜,拐枣树结的果可以出售或酿制拐枣酒。
早在2015年初,镇安县总工会就帮助双河村挂牌成立了草帽哥养蜂合作社;2016年3月,又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到外地学习管理和养殖技术;同年4月,由县总工会出资引进的500箱中华蜂分送给35户贫困户。同时,双河村“两委”还出台了《双河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办法》,从2017年起,对当年新购进当地优质蜂群,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100元/群,非贫困户补助50元/群,充分激发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以前,全村养蜂采取的是老办法,一年只能取一次蜜,生产出来的蜂蜜是混合蜜,纯度不高。”双河村村委会主任张先成说,近几年来,随着中蜂产业规模化发展,“中蜂活框养殖技术”在全村得到广泛使用,每个花期都可取出单一花种的蜂蜜,只要气候适宜、蜜源丰富,每隔半月左右就可以取一次蜜,一年可取数次蜜,年产量比传统养殖方法高出了数倍。
如今的双河村,在镇安县总工会的帮扶下,通过扩大规模、打造品牌、拓宽销路,养蜂产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辛恒卫 孙守雅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