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劳动争议及劳资纠纷案件逐年增多的现实,西安市总工会法律援助的工作量也在逐年加大。2016年,西安市总工会信访室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3件,为132人次提供代书服务,为86人次出庭辩护,法律援助案件涉及经济给付23万元,共为25人补缴社保,使越来越多的职工不再为权益受到侵害而感到无助,不再为打不起官司而犯难。市总工会的法律援助工作面对职工维权需要,敢于亮剑,已成为西安市总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一张闪亮名片。
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有了“归属感”
河南驻马店市某村农民高某,为了全家人的生计于2002年到西安北郊某物业公司当电工,每月工资600元,约定以后每年增加100元,单位为他安排住处,没有签劳动合同,高某在这个物业公司勤勤肯肯一干就是14年。在工作中,经常加班,可是单位却从不给他加班费,也不安排他换休,更没有休过什么年休假。2016年7月,高某在电视上看到国家法律规定,单位要和职工签合同,加班要支付加班费,给职工放年休假。高某认为自己所在的物业公司从来都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于是就找到公司经理,提出要签合同,加班要给加班费等要求,公司经理很生气,逼迫他离职,高某一气之下辞职。辞职后高某也没有想过要什么补偿金,只是觉得失业的滋味不好受。心怀纠结的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了市总工会信访室,信访室的工作人员听了他的申诉后积极与单位联系,可单位态度蛮横,工作人员建议高某走法律程序。2016年8月,在西安市总工会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高某将用人单位告上了西安市未央区仲裁委员会。2016年11月,仲裁裁决用人单位支付高某加班工资、绩效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共计25694.66元。拿到补偿金后高某激动万分,他说:“西安市总工会让他们这些来西安打工的外地人有了归属感!”反复调解终解工伤赔偿困局
职工王新(化名)于2009年7月入职某快餐公司,从事保洁工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也没有为王新缴纳社会保险。2015年10月30日,王新在清理大厅垃圾桶时垃圾桶突然发生爆炸,王新立刻感到耳朵剧痛。在同事的帮助下,王新被120送到医院救治,公司为其垫付了医疗费用。
2016年1月10日,王新被认定为工伤;同年2月24日,又被鉴定为十级伤残。之后该快餐公司向市人社局提起行政复议,请求撤销关于王新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单位认为,王新因操作不当导致自己受伤,不属于工伤。经过漫长等待,王新没能拿到工伤赔偿。2016年5月,王新到了西安市总工会信访室上访,信访室指派法律援助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工会与援助律师讨论案情后决定先积极促成双方以调解的方式解决。在工会援助律师一次又一次耐心说服和督促下,用人单位终于同意调解。用人单位最终与职工王新达成协议:单位一次性给付王新14.3万元,王新的合法权益最终得到了维护。引导职工采取正规途径化解矛盾
2012年年底,某造纸厂26名职工买断工龄后,于2013年1月1日进入某网业公司工作,双方签有正式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2015年12月31日到期。在双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网业公司经常安排职工周六正常上班,并且无任何调休倒休及加班补贴,这些职工也未享受过年休假,没有降温费、取暖费。2015年3月,公司开始出现拖欠工资情况,后来因经营困难,公司给职工的养老保险也只交至2015年1月份,但在此期间,公司发放工资时仍然扣发这些职工应当缴纳的个人社保部分及住房公积金。2015年11月20日网业公司口头通知这26名职工合同到期要求解除双方劳动关系,并且不给任何经济补偿金。职工与公司多次商量均无结果,最终导致这些职工情绪极为激动,甚至有人扬言要采取过激举动。西安市总工会得知相关情况后,首先由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与这些职工取得联系,安抚他们的情绪,给他们讲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和产业工会的干部一起与用人单位领导进行协商,因用人单位不配合,协商失败。西安市总工会信访室决定给予这26名职工法律援助。2016年5月至8月,西安市长安区仲裁委员会对这26名职工的诉求进行了开庭审理。最终,职工与用人单位在仲裁的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公司支付给这26名职工经济补偿金共计78000元,并为职工补缴了在职期间的养老保险,补发欠发职工的工资。这场集体诉讼案在市总工会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帮助下画上了圆满句号。(张来周 闫娜)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