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和平鸽
日期:2019-06-04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作者与魏巍(中)、朱子奇(右)在一起

  又一次捧读那本绿色的小书——《飞向世界》,白色的和平鸽在云朵上飞,我的心儿也在飞……那是朱子奇先生在1992年4月亲笔题签送我的,又在我笔记本上题下“难忘的延安情”的温暖话语。看着封面,不由联想到年少时那风靡全国的和平鸽,我与那位可敬可亲的老人的心血仿佛融合在一起。

  那是1992年4月16日,魏巍、朱子奇、马烽、邹荻帆、丁宁等中国作协老作家访问团来延安,我奉命负责陪同接待。从车上走下一位硬朗的老人,他自我介绍:“朱子奇,我是延安人!”

  啊!他就是朱子奇!闻名的“国际诗人”。诗人臧克家曾十分称赞子奇的诗,认为他的诗作独树一帜,尤以政治抒情诗驰名于世。诗人贺敬之曾说,子奇是一位早于我的“老延安”,是一位永葆青春的革命诗人、人民的诗人。

  我激动地反复打量他,高大的身躯透出矍铄,一句“我是延安人”让人在尊敬中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在此后几天的共同生活中,多年养成的记者习惯让我见缝插针地与他攀谈,挖掘那些尘封的往事。

  他出生于湖南汝城,曾亲眼目睹了姑母朱春荣(中共党员)被敌人押赴刑场时宁死不屈的形象,又亲眼见到朱德将军过汝城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在朱氏祠堂挂匾“天下一家”。这两件事,给他一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他1937年带着徐特立老人写的介绍信和几首诗到延安,1938年入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知道,那时延安十分困难,就问他:“你们那时写诗在那里发表?”

  他笑了笑说:那时没有报刊,我们抗大爱好诗歌的魏巍、胡征、周洁夫、梅行、张沛等教职员成立了“战歌抗大分社”,主要负责人是柯仲平,编了一个大型诗歌墙报,自己写、自己抄,贴在球场旁的墙上,吸引了许多人来这里参观。1939年,我和郑律成创作的悼念白求恩的歌,就发表在党校的墙报上,同时在追悼会上演唱引起轰动。毛主席在抗大作《论持久战》报告时,专门看过我们的墙报,称赞“好得很!抗大出抗日军人,也出抗日诗人!”从此,街头诗、朗诵诗闹得热火朝天。1939年,萧三从苏联回来,主编出版了铅印的《大众文艺》,毛主席题写了刊名,我的第一首国际题材的诗《十月》就是在这个刊物上发表的,延安成为诗的圣地。

  说老实话,之前我对国际题材的作品兴趣不大。一是觉得有些遥远,二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出国是不敢有的奢望,因而曾幼稚地问他怎么不多写些国内生活的诗呢?他意味深长地说:“我的诗是我的武器,诗和我的工作联系在一起。”一句话20多年来常浮现脑海中,也融化在我的行动中。

  为了深入地了解他,我努力搜寻他的作品,知道在延安八年,他发表了《延河曲》《杨家岭出太阳——毛泽东颂》《我歌颂伟大的七月》等,其中不少是反法西斯的战歌,如:《飞蛾扑火的故事》《起来!保卫莫斯科》《反法西斯进行曲》《百团大战进行曲》《我的心飞向莫斯科》……他被大家称为“反法西斯诗人”。1945年10月间,朱子奇奉命单独带发报员赶往苏联红军前线指挥部,配合我地方武装,追歼顽固日伪残余的最后一仗。1946年2月,他回到张家口,把苏军赠送的大量俄文书交华北联大,并协助成仿吾校长创办大型刊物《北方文化社》。他在该刊物和丁玲约稿的《晋察冀日报》上,发表了一系列介绍苏联文艺创作主流近况,他带回的100余首苏联革命诗歌和反法西斯战歌,如《红军之歌》《和平颂》《卡秋莎》《青年近卫军歌》等,很快唱遍各部队和各解放区。

  建国后,他担任中国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但实职是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他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长期从事对外友好交流工作,多次肩负重托,足迹遍布40多个国家,播撒和平的种子,传扬友谊的声音,讲述中国的故事,结识文学的友朋。毛泽东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任弼时躬行不辍的骆驼精神,给予他文艺创作以灵感和情绪。他是革命诗人,也是爱好和平、传播和平的使者。他曾坦言:“我首先是战士是共产党员,然后才是一个写诗的人。”在莫斯科、维也纳、柏林,在伦敦的马克思墓,在法国的巴黎公社墙前,在布拉格、哈瓦那,每到一地,都印下他奔忙劳碌、稳健深沉的足迹,都留有他才思横溢、热情激昂的诗篇。他把革命工作予以诗意的升华。那些诗句如鲜花一般,盛开在和平的星球上。他著有诗集《春鸟集》《春草集》《友谊集》,散文集《十二月的莫斯科》《和平胜利的信号》《北京·莫斯科》,译有捷克涅兹瓦尔长诗《和平歌》等。他的诗歌《致英勇的越南人民》获胡志明朗诵诗荣誉奖,《莫斯科·北京》等三首译诗获苏联加强友谊奖,《忆毛主席访苏片断》获纪念毛泽东百岁诞辰荣誉奖,还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文学艺术突出贡献特殊奖,荣获俄中友协颁发的加强友谊50周年奖章和证书等。

  至今,我仍记着1986年他献给国际和平年的诗集《爱的世界》中铿锵的话语:“我是用生命写诗,写生命的诗。这些,都只为着:让爱,能一点点挤走恨;让喜,走一步步占领愁。”他的视野里,有风云舒卷的变幻的现实,也有并未远逝的沉重的历史,这也成为我后来写作域外题材的航标。

  重读《飞向世界》——记第一次参加国际笔会、记巴黎国际笔会,访罗马尼亚、西欧三国、美国、日本、高尔基、斯特朗、尼扎姆丁、古丝坦·伏契科娃……异国的见闻、浓浓的情谊,主题都凝结成“和平——星球的希望”。正像著名作家康濯在“代序”中所说:“我认为作者所记录的国际风云的变幻与文学交往的浓情,既同时代紧密相连,又将中国与世界贯串一体,目光朗朗,感情真挚,知识也较丰富,特别是记事与抒情结合交融之处,更不乏引人、动人、迷人的艺术魅力。”和平是他终生追求,爱与喜是他生命的动力。我想,如若他看到叙利亚战火和乌克兰骚乱,肯定又该写出憾人肺腑的诗篇。□银笙

责任编辑:胡睿林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