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钼集团: “科学家+工程师”同频共振 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见效
日期:2024-11-12   来源:陕工网

  如何攻克产业重大技术难题?如何解决企业研发力不足、转化难、效率低等问题?

  今年以来,金钼集团组建了四支“科学家+工程师”团队,企业工程师和高校、科研机构研究人员拧成一股绳,把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凝练成科学课题,牢牢把握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直面产业卡点、堵点,联合进行针对性研究,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加速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其中,金钼集团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携手开展的《低氧钼粉产业化研究》,就是这样一个生动有力的实践。

强强联合打造科技创新最佳拍档

  走进金属分公司钼粉分厂,产品运送叉车往返穿行,还原、筛分、包装等生产环节秩序井然。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新研发的低氧钼粉已在此实现产业化,并根据订单,陆续发往各地。

  高品质钼粉作为关键战略材料之一,已广泛应用在新型能源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等战新领域。低氧钼粉能够显著提高钼材料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可压性和可加工性,市场年需求量剧增,备受学界关注和市场青睐。

  金钼集团原有钼粉制备技术和设备工装无法满足低氧钼粉的产业化需求,为攻克产业重大技术难题、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金钼集团积极落实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四支队伍”人才建设要求,深入实践“院所即我,我亦院所”合作研发新模式,成立以金钼集团金属分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赵新瑞为首席工程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王快社为首席科学家的“科学家+工程师”产业发展团队,共同开展《低氧钼粉产业化研究》项目。

  王快社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团队,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拥有教授、副教授17人,团队拥有多项金属粉末氧含量控制专利技术,在粉末生产和加工领域具有卓越的可靠性、稳定性。赵新瑞工程师带领的高品质钼粉生产团队,拥有工程师9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现场经验以及强劲的实践能力。双方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激发创新思维,实现科技创新新突破,为低氧钼粉的成功研发并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力攻坚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钼粉中氧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

  “生产低氧钼粉的全流程控制方法是什么?”

  自今年年初项目开展以来,“科学家+工程师”团队以突破低氧钼粉“卡脖子”技术难题和产业化为总体研究目标,围绕钼粉氧含量关键影响因素、工艺技术、设备工装优化、存储流转改造等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首席科学家王快社教授带领科学家团队,运用先进的计算方法,对钼粉中氧的存在形式、产业化钼粉生产过程中氧含量可达到的理论最低值等进行精确模拟。并研究钼粉氧含量的影响规律、不同钼粉颗粒形貌对氧的吸附性作用机理等。同时开发钼粉还原后表面氧脱的附新技术,为低氧钼粉的量产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首席工程师赵新瑞则带领工程师团队,负责低氧钼粉相关生产试验、工艺及流程优化、装备的升级改造及研发等。项目团队成员群策群力,坚持“材装并进、高端绿色”“把实验室搬到生产线上”,为加速低氧钼粉产业化提供可靠保障。

  “项目开展期间,我们的技术人员和科学家团队每周一要进行一次碰头,每月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交流会,确保让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赵新瑞说。

  “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力量。

  “如何严控还原过程的温度、时间、氢气流量、压力以及温差等,使粒度和氧含量达到有效平衡是项目研究的重点。我们加班加点,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了关键核心理论数据。“科学家”团队胡卜亮副教授告诉记者。

  “我们在生产低氧钼粉方面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加上设备工装技术不足,只能多走多看,四处取经。为彻底解决低氧钼粉生产过程中的粉气分离,团队成员多次前往汽车制造企业以及修理厂,从汽车尾气排放中获得启发;多次前往面粉厂就筛分、混料等环节如何屏蔽环境进行考察学习……”“工程师”团队骨干成员弋社峰回忆说。

  张强和刘欢是工程师团队的两名95后,负责项目全段工艺优化并参与装备的研发和升级改造。据他们回忆,在前期的试验阶段,必须二十四小时有人值守,他们每天两名技术员轮班,一干就是十二个小时,吃饭都是同事送到试验现场。

  也正是那段时间一次次的实验,建立了大量珍贵的还原温度、时间、流量等工艺参数,为后期低氧钼粉的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过大家半年多的不懈努力,今年七月,钼粉生产全流程氧含量控制关键技术终于得以攻克,低氧钼粉研发成功并实现了量产,较预期提前了近两年。

落地生“金”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生产出的低氧钼粉,性能、指标都达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半导体、平面显示、电子封装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性原材料支持。”王快社教授表示。

  随着项目的产业化,截止目前共实现产值2700余万元,预计至2026年产值可达1.35亿元。

  “低氧钼粉的成功研发,不仅是公司在“国之重器”和高端产品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还对后续TZM产品、钼铌合金产品、新型靶材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促进了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打造钼产业经济新增长点。”赵新瑞说。

  据了解,该项目的关键核心装备如二氧化钼解聚装备、钼粉筛分—存储—混料全流程惰性气体保护装备、球包密封等,全部为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筛分一体化新型装备还实现了首次市场销售。

  与此同时,项目研发的科技成果《高端电子产品用高品质钼粉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在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第三届科技大会上荣获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一种利用惰性气体保护生产低氧钼粉的装置》荣获优秀专利奖……

  立足科研实践育才,近年来,金钼集团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千百十一”高质量发展目标,按照延链、强链、补链要求,加快建设“四支队伍”。把优秀科技人才凝聚培养与重大科研任务、行业重要需求、企业难点问题等有机结合,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鼓励其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中带头“揭榜挂帅”,实现优秀人才培养与重大项目攻关齐头并进,为其茁壮成长提供深厚的实践土壤。

  未来,金钼集团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运用好“科学家+工程师”模式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完善产业链建设,培育壮大战新产业,发挥产业链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助力我国高端材料自主可控。(屈飞 吴欣搏)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